”,此是不知文學。“北征”有文心“南山”只是文筆。杜甫還有過三峽謁禹跡祠詩“神功接混茫”,也是很大的。但李白的詩都不是這些。
李白是天之驕子,他對于世上的事物什麼都高興,又什麼都不平。他比杜甫早生十年,開元年間是唐朝極太平繁華的時候,皇帝亦優禮他,又有賀之章一班朋友與他在長安讌遊。當時的長安是西域胡人的商店酒店都有,佛寺道觀官家都來降香,大道約兩邊是楊柳間桃花,花時男女結隊看花,燈節男女結隊看燈,李白不比杜甫的是小官,他一生到處有人一淘鬨,像小蝦的慷慨豪貴,他會有何不樂,頂多也不過是像小蝦的無端又哭濕了一條紅磚路罷了,而他的詩卻曰、“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而的確也是只有是他這樣的意氣,纔盛世亦可以長保持新鮮。而他就在遊玩而過潼關時救了軍營失火被問罪的營官郭子儀,是潼關的鎮守司令官哥舒翰聽說李白經過設宴招待他,他與哥舒翰說了,郭子儀纔留得一條命后來做了為唐朝平安史之亂的兵馬大元帥。這就是李白式的,不是杜甫式的。
安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太子在靈武收兵討賊,其時道路不通,永王璘在江南亦出兵巡王,李白方遊廬山,遂入其軍中。而其后成了永王逆案,李白得郭子儀免冠替他贖罪,始得減輕流夜郎,未至即赦回。
他流夜郎去時,路中地方官招宴,赦回時又地方官招宴,這一段期間他寫給人家的詩都是稱冤不平。讀他在永王軍中時作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與“上皇西巡南京(四川成都)歌”十首,最是響亮熱心。天道糊塗而不爽,李白的事不是一句話可以言明,但是我絕對相信他。他可以不要辯,他的辯亦是糊塗而不爽,像天道不言,卻來鳥聲叫得糊塗。他的辯只是不平,他是對盛世也不平,對亂世亦不平。真真的要從亂世開出治世,也只有靠這股氣,不能靠杜甫詩裏那樣的情理。
詩必有浩然之氣。
士弱民猶強
文學有節氣,如五月的竹筍,頭一批出來的頂好,末后的就差了。茄子初上市時紫潤活脫,到了秋茄子,就疤疤爛爛的。
初唐四傑與盛唐陳子昂、崔灝、韋應物、孟浩然、王維、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李白、杜甫的詩都是鐘鼓、磬、琴瑟、簫與羌笛羯鼓、琵琶等眾樂之音,及至中晚唐,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韓愈、張籍、劉長卿的也是眾樂之音,但是樂調較隘了。隘則不自足,想要求變以為寬,李賀、孟郊、李義山、杜牧皆有其獨得,但終是不夠寬闊。又及五代之詩,遂只是一簫一笛或一鼓,各擅一技之長罷了。
至北宋歐陽修蘇軾等,詩文始又備八音,而且宋詩特有一種石磬之音。然而唐朝有秦王李世民的破陣樂,宋朝沒有,宋詩一般是不及唐詩的氣概。便如詞,亦是李白的兩首菩薩蠻好,李白的這兩首詞,像李陵河梁別蘇武的詩也只得兩首,是詞中的千古絕唱。
宋朝的文章詩詞,亦是南宋的不及北宋的好。如李易安即不及朱淑貞。朱淑貞的詩詞像前八十回紅樓夢,少有事故,多有風光,李易安的則像八十回以后,感動人而不感興人。辛稼軒、陸放翁、姜白石、張炎的詩詞都好,但是不及晏殊張先歐陽修蘇軾的。我在景美時偶然又讀讀全宋詞中晏殊張先歐陽修蘇軾這幾個人的詞,這回纔更知其軒豁、亮直、柔勁,連稍稍晚輩的秦觀、周邦彥都所不及,我很喜歡自己比從前懂得讀文章了。晏殊的兒子晏幾道說、“先元獻公詞中不作一婦人語”,這我纔明白晏殊何以能寫美人寫得這樣美了。
但是宋朝不及唐朝的氣概,雖蘇軾亦到底不及李白。隋唐是從魏晉南北朝的大變動中開出來的,而宋朝則是從殘唐五代之亂出來的,創造力不及,宁是思省的,觀照的,所以說唐詩如飲酒,宋詞如品茶。但打天下還是要酒徒,劉邦為亭長時就是好酒及色,東下齊城七十二的酈食其是高陽酒徒。史家稱歷朝惟宋無女禍,這雖然是好,卻覺得何處有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