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要向朱天文說的是,現在一班青年作家有一個危機,他們對于人事的知識太少,寫青就有點孤立。現在是成人作家也一般的對人事知識太少,他們知
社會事件而不知
人事,會描寫七情六慾而不知
人生。如此的作品,不
是青年作家的,成人作家的,泛濫得像攝影的多拍多曬,家家都有幾冊照相簿,他人卻誰也不想看。日本今已發生了小說
傷氣味,改行資料記錄式、似小說非小說的作品,但這也是很快會
傷的。現在的作品不知如何的變得與攝影相似,作品應當像畫,好的畫自然量不會多。人世需要簡單、清靜,而活潑富足,這是文章的事。
但最大的不同,是朱天文這一輩的時代與三十幾年前張愛玲的那時代不同。張愛玲那時代的人們比現在的人們多有接觸時勢的覺,也比較會獨立的思考事情,也比較多讀書。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朱天文的一代年輕人,則惟是趨時尚,而于時勢無
覺,很少會獨立思想,很少讀功課作業外的書,受
國式教育的影響,體格成人了,
神多未成人,每是成人的騃豎。青年作家因為見識不及,
底不夠,多像草生一秋即萎。這點我與朱天文談起,她倒是肯重新用功讀書。知
今是頹廢的時代,即你是可以不受一個時代的限制,而生于許多時代中,生
革命的朝氣的。
朱天文今年讀淡江文理學院三年級,正相當于張愛玲自香港大學讀書回上海開始文學創作的年齡。但把兩人的作品一比,可以看有著時代的很大不同。張愛玲沒有以學生為主題的小說。民國以來,惟五四時代的學校教育曾經有過知
的光輝。及至張愛玲一輩已是北伐后的學校制度,惟重功課與考試,所以學生對學校多是反
的。當時的社會是舊習慣加上崇洋,崇洋也只是學得架
。而張愛玲文章的新,就在于它有知
的光輝。張愛玲的文章對現狀全是反撥的,惟因寫得柔和,是觀察的不是衝動的,所以看不
來。
曉得去顧到讀者群眾,所以好。即已是大。
朱天文與她一輩的青年作家,皆是惟有在今時文學的一大反省中成長。文學是使人明白自己,然后超過自己,與大自然相嬉戲,解脫了生老病死。文學是世界的,而必有其民族的個
。詩歌文章是民族的
苞在時代的節氣中開拆的聲音,所以文學亦是禮樂之樂。中國的文學是世界文學中最
的文學。
我只見過張愛玲及日本的數學者岡潔寫文章時有像這樣小女孩小男孩的正經與認真。朱天文是有些地方很像張愛玲,但亦有很不同。兩人相像的地方是一個新字,一個柔字,又一個大字。而且兩人都謙虛,張愛玲肯稱讚蘇青的文章與相貌,朱天文亦看同輩的作品,每對人認真地稱讚,自以為不如。還有在事務上的笨拙相像。兩人的相貌神情也有幾分相近。文章也有幾分相近。
而到了朱天文的一輩,則學生已經安于這種制度了。雖有如吳祥輝的“拒絕聯考的小”,至對于知識的憧憬,卻是沒有的。但男女青
是有的。朱天文的小說今尚只是寫的學生生活。她的是文章的素質好,溫厚,和平。她的幾篇小說如“女之甦”、“陌上桑”、“喬太守新記”裏邊寫的男學生與女學生,雖是淺薄而非輕浮,雖然錯誤而無罪惡,寫青
的現實
都寫得很好。他們不知何謂志氣,但是他們沒有到得不認真。朱天文敬虔端正的寫,也使我敬虔端正的讀,乃是在此。
朱天文還要用功,可以到得,因為她有
不同的地方是朱天文沒有張愛玲的那種個人主義的自衛心。張愛玲的個人主義與自衛心是西洋的,但因她的天才反為被照成明亮,而且她的個人主義與自衛心每每被天才沖走了。朱天文比張愛玲愛趁世俗熱鬧,如這次暑假中她去台中八天參加土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