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夜战(5/7)

是田黄石,和张先令拿来那块差不多。”

于博彦说挣脱了罗伊的手,把柜台里的石料取出来,举到罗伊眼前说:“罗伊,你看仔细了,这叫寿山石,不是田黄石,它的颜色、纹路、质地与田黄石都不一样。”

罗伊抓过石料认真看了一阵,说:“对,这不是田黄石!田黄石石质极嫩,石中有萝卜纹,间或生有红格或裂痕,当地村民有‘无格不成田’之说;而且田黄石具有‘细、结、温、润、凝、腻’的‘六德’标准;咱这块石料显然不是田黄石!”

于博彦感觉罗伊说的不错,她跟着张先令生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是受了不少感染。而且于博彦还意外地发现,说起古玩和艺术品,罗伊似乎思维突然变得清楚了。而这一点,藏在另一面柜台后面的宁海伦也及时发现了。宁海伦此刻终于放下心来——于博彦和罗伊没有彼此搂抱乱摸,而是研究起柜台里的东西,这样最好,否则她将忍无可忍,就非冲出去不可了!

于博彦夸奖了罗伊几句,问:“关于田黄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他就想引导罗伊进行正常思考,这样,也许会尽快抚平她那分裂了的精神。

罗伊一本正经地翻了翻眼睛,想了想说:“我在张先令的书里读到过,关于田黄石的鉴定其实1987年就有人提出来了。在其后的许多年里,一些地矿学家都对田黄石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认定田黄石的矿物成分有的是纯净的迪开石或珍珠陶石,但大部分田黄石为复合性,含微量伊利石。书里说,传统的田黄石鉴定方法受人为的因素影响太多,人们早就希望有一种科学的办法能够对那种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传统鉴定进行制约。书里说,现在好了,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已出台田黄石鉴定的‘国标’,即田黄石必须是迪开石或珍珠陶石!但人们一般情况下不会拿着一块石头跑到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去鉴定,再说,人家也不一定接待。你说是不是?”

于博彦倒了一杯开水递给罗伊,对罗伊此时清楚的思维非常赞赏,说:“是这样。罗伊,你这阵思维很清楚,真不错!”

罗伊一听这话,把水杯搁在柜台上,又一把抱住了于博彦,在他脸颊上嘬了一口,说:“家驹,有了‘国标’就有了保证,你老爸买了一块田黄石,究竟是真是假根本用不着着急,往国家技术监督总局跑一趟不就得了?以后不论谁想买田黄石,都不用发愁鉴定问题了!你说是不是?”

于博彦把罗伊再次安顿在椅子上,无奈地摇摇脑袋,感觉她此刻又思维混乱了,就又引导说:“罗伊啊,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事物往往是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国标’上讲得很清楚,田黄石产于福州寿山溪坂之中,但是,检测者首先要知道他检测的石头是产于寿山的石头才行,而很多搞矿物成分检测的人员恰恰都不具备目测的水平,于是,许多不知产于何地的带点黄皮的石头都被鉴定成田黄石了。”

罗伊对深入钻研问题似乎很有兴趣,思路清晰地问:“在北京潘家园经常可以见到有证书的石头,也不可信吗?”

于博彦搬过一把椅子,坐在罗伊身边,抱住她的肩膀,顺着她的思路,循循善诱道:“罗伊啊,在潘家园的地摊上,你是可以看到很多这样那样的证书,而且,不知道这些证书是真是假,因为看上去都是权威鉴定机构的。前些日子,《艺品周报》请我去鉴定一块重一千克的清代田黄石,我一看,那根本不是田黄石。但人家拿到蓝海地质大学,经专家组及仪器检测分析,说是真正的福建寿山田黄石,后来,《艺品周报》登出了这篇文章,还登了照片。其实,那块石头,只要稍微懂得田黄石鉴定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份报纸我还保留着,回头我拿给你看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