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宗教(2/4)

我的第一趟清真寺之行加了我对一般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偏见。几乎是偶然的,有天下午无人在家,我们的女仆哈妮姆没征求任何人同意便带我去清真寺——倒不是急着想朝拜,而是在室内呆腻了。在帖斯威奇耶清真寺,我们看见二三十人——多半是后街的小商店老板,或给尼尚塔石的有钱人家活的女仆、厨和门房,他们聚在地毯上时,不大像集会信众,而更像是聚在一起换意见的朋友。等待祈祷时刻到来时,他们彼此低声闲聊。祈祷的时候我在他们当中走来走去,跑到清真寺一角玩我的游戏,没有人停下

对我而言,仿佛他们一天到晚把神挂在嘴上是因为贫穷。我之所以得错误结论,完全可能是因为看见家人以怀疑和嘲光看待一天祷告五次的信徒。

说来似乎是说风凉话,然而在土耳其国父新共和的非宗教狂中,抛弃宗教即是现代化和西化。自满之中时而摇曳着理想主义的火焰。但那是在公开场合,在私底下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填补神的空虚。消除了宗教,家变得和城里的“雅骊”遗迹一样空,和“雅骊”四周长满蕨类的园一样昏暗。

我的脑把这些宗教训谕跟我母亲的规定(例如“不要指指”)混为一谈。或者,当她跟我说不要打开窗或门因为穿堂风会来时,我便想像穿堂风是某个灵魂不能被打扰的圣人。

假使神不再以披巾的名形象现,假使我与她的关系是引发一丝恐惧和告诫的话题,一个原因是我家没有人认为应当给我上宗教课程。或许因为他们没什么可教我,我不曾见过我有哪个家人在地毯上跪拜,或斋戒,或低声祷告。在此意义上,你可以说我们这类家就像无神论的欧洲中产阶级家,缺乏勇气划清最后的界线。

因此在我们家,便由女仆填补这空虚(并满足我的好奇——神如果不重要,何必盖那么多清真寺?)。不难看迷信的愚蠢。(“你若碰这个就会变成石,”我们的女仆说“他的打了结。”“一个天使来把他带上天。”“别先放左脚。”)绑在教长陵墓上的布块,在奇哈格为苏父爸爸着的蜡烛,女仆因无人送她们看医生而自行调的“老妇偏方”以及几百年的回教僧派以格言、谚语、威胁和建议等形式我们这共和国时代欧洲家的遗,它们或许是一派胡言,却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痕迹。即使到现在,在某个大广场或走廊、人行时,我仍会突然想起不该踩在铺路石之间的裂或黑方格上,于是不由自主地着走。

因此我们不把宗教看神通过先知、书本和律法对我们发言的系,而是把它降格为古里古怪、时而逗趣的一下层阶级奉为依归的规章。撤去了宗教的力量,我们得以接纳它成为我们家的一分,当古怪的背景音乐,陪伴我们在东西方之间左右摆。我的祖母、父亲、伯父姑妈们,他们一天也没斋戒过,但在斋月期间,他们就跟禁的人一样在饥饿中等待日落。冬日的夜来得早,祖母跟她的朋友们玩牌时,斋戒结束即是大吃一顿的借,也就是说,享受更多烤箱里的。但还是有些让步:一年当中,这些群众的老妇人每个月都一边玩牌一边接连不断地吃着东西,但斋月期间,日落将近时,她们停止大啖,垂涎滴地盯着附近的一张餐桌,桌上摆满各果酱、酪、橄榄、饼和蒜;当广播传笛声,表示斋戒即将结束,她们便如饥似渴地注视餐桌,仿佛她们和占全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普通回教徒一样,从黎明开始就没吃过东西。她们彼此问:“还有多久?”听见炮响,她们等厨贝吉尔在厨房里吃过东西,然后她们也朝扑过去。至今,每当听见笛声,我仍会

祷告时扯我巾,手会变成石!”我仍继续扯她的巾,但什么也没发生。但就像我的长辈们那样,虽宣称不相信这些胡说八,却仍然谨慎小心——以防时间证明他们错了——我知超过某个限度,便不敢去惹她,别因为这回没变成石…正如我谨慎的家人们,我意识到若嘲笑了宗教或表现没兴趣缺缺,最好立即转移话题:我们把虔诚与贫穷画上等号,却从不敢声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