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小寒纪(4/5)

直到官拜副院长死去。他的夫人申佩芬是爸爸学生,且是妈妈在吉林女子师范的高班同学。庄严、申佩芬有四个儿子,庄申(庄申庆)、庄因、庄吉、庄灵都与我熟,庄老先生尤其写了一些信和字给我。其中一封是托我代卖陶一珊印《明清名贤百家书札真迹》的,庄严为这书写了序后,陶一珊送他两套,他穷得拿出一套托我去卖,以贴补家用,当时大家生活的艰苦,由此可见。庄严知道我喜爱文物,特别请我到北沟,"利用职权",拿出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四库全书》一函给我看,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国宝。庄严又托我替他找《元秘史》版本,我在台中中央书局为他欠到一种,他忘了付钱,害得我许久不好意思去中央书局,最后只好提醒他付款。他知道我喜欢书法,特别请他的朋友董作宾先生用甲骨文写了一首词:"风片片,雨丝丝,一日相望十二时,奚事春来人不至,花前又见燕归迟"。四十年后,董作宾的儿子董玉京变成我的"御医",董玉京除精于医学外,并泽及甲骨,我乃请他重写前词,"父子书法比赛"。

后来这两幅字,在义助慰安妇时被我一起脱手,由台大的陈耀昌医师给买走了。两代同书,集于一身,这种两代缘,也是人间佳活了。

还有另一种两代缘呢。我在省立台中图书馆用功看课外书,看到一部曹亚伯的《武昌革命真史》,大为惊讶。曹亚伯是辛亥革命先驱,资助过孙中山,有大功于建立民国。不料革命成功民国成立后,他不但被出了局、抓起来,并且国民党政府还查禁了他写的《武昌革命真史》,查禁方法是把该书切去一角,不准上市。但我在省立台中图书馆看到的这一部,却是没切角的,所以我会惊讶。感于曹亚伯的不平遭遇,我后来写了一篇《(武昌革命真史)书后》,谴责国民党对老同志的忘恩负义。没想到写这文章后四十年,曹亚伯的小儿子曹昭苏找到我,要我替他自己的遭遇申冤。一~曹昭苏被国民党政府抓起来,在绿岛(火烧岛)一关十多年。他出狱后找我帮他平反,我感于曹照苏的不平遭遇,对他也有所协助。

我一生中为他们父子两代讲公道话,这不是更奇怪的两代缘吗?

我在一中不但有这种缘,还有书缘。法国作家赫克脱·马洛(HectorMalot)的名作《苦儿努力记》(SansFamille,有章衣萍等译本,儿童版;又有徐蔚南译本,世界版,名《孤零少年》)苦女奋斗记》(AdventuresofPerrine,有赵余勋译本,少年版)、《海国男儿》(Ro摸inKolbpis,有适夷译本,建文版)等,都在中国风行。我一九四七年在北平念小学时,就是这些书的读者,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海国男儿》。到一中后,在台中一家租书店再见这本书,后来弄到钱去"买下",却不知去向;十多年后,一九六六年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台北枯岭街书摊又见到它,乃立刻买下,并在一九八八年把它重版。我在序里说:"四十年来,在北平得读《海国男儿》,使我如梦如幻;在台湾发现《海国男儿》,使我如见故人;在四十年后重印《海国男儿》),使我如愿以偿。人生的快乐之一是重温旧梦却不破坏它,当我自己漂泊东南天际间,也变成了海国男儿,我更能欣于所遇于彼岸了。"

除了我自己的藏书之外,台中一中图书馆是我遍读群书的大书仓。但以我的好学,这还是不够的,所以我又向省立台中图书馆发展。除了看《武昌革命真史》等书外,在一九五二年八月九日到二十七日十八天中,我还根据这个图书馆一藏书,写成"四部备要暨四部丛刊书目对照表例》。在这十八天中,我几乎每天都跑到这个图书馆,坐在长板凳上,埋头我的"学术研究"。那时候,我刚念完高中一年级,十七岁,己写了《李敖札记》四卷。这个大表,收在四卷札记中的第三卷里。三十年后,我发表这些早年的成绩,证明给大家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