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9殷鉴纪(2/7)

…本年上学期末,各校发现一宣言,不知是哪儿来的。宣言的内容主要的是批驳费正清等在国国会证词,说他们"助匪"、"犯罪"。照我看来,这篇文章可算官方雇用文的写作华。彼等立论,完全是从一个政权的利益发,罔顾世界大势。其实,费正情等人的言论,意在保全台湾。台湾这个小岛,若不是国第七舰队保卫,恐怕早在一九五0年便"陷共"了,还有什么"反攻"空话可说?复次,这一宣言表面系"自由签名",实际则为一"忠贞检查"。在台湾住了十几年的人,面对这一签名运动心里都有数,如不签名将被疑为不忠于某党政权,这样的人将蒙不便,甚至有打破饭碗的危险。在台湾这形态的绝对主义的统治之下,谁不怕麻烦?在台湾这个饭碗难找的岛上,谁不怕打破饭碗?

在论战中,胡秋原君知识上的短缺,思想上的混,被我的一,群学生指破。尤其是他参加"闽变"的往事,被李敖君指。这一下使他的名声威扫地。他痛心疾首之余,认为系我在背后策动,于是在《中国杂志》上参加徐君对我的围攻。这二位先生的言论,充满对我的污蔑、毒骂及构陷,但却伊然为学术尊严及自由民主而仗义执言。标榜历史文化儒家德的某君(李敖:徐复观也),则从旁助威…

一九六二年,郑学稼先生和我因为一个同我们两人有投稿与书业往来的书店,在所谓文化论战后忽然对我们两人先后送红帽,我们便先后对那书店及其作者提诽谤案之诉讼,法院合并审理。这官司在中国原很少见,所以开始之时旁听的人不少。当时一般朋友对郑先生与我的批评大抵是"修养不够","不上算",甚至于说"好事";只有三个人同情我们的遭遇,经常到法院旁听,这便是任卓宜、曹慎之、徐阮三位先生。任先生是我们两人的老朋友,徐先生则因我而认识郑先生,曹先生那时与郑先生在国防的一个研究门同事,他是因郑先生而去,于是我在法开始认识慎之。

于是而有一千四百位文化工作者签名的盛举。我因为一方面认为那一宣言的内容幼稚可笑,另一方面我尤其憎恶那"间接迫"的作风,所以拒绝签名。后来校方一级党务人员亲自来舍劝签,仍然被我拒绝!

当官司尚在行之时,到一九六六年,国国会为越战举行听证,费正清、奈特趁机主张讨好中共以解决越战。有一天,慎之邀约我和学稼、阮三人,主张写一封对国人民公开信,结果有一千数百人签名的公开信在《纽约时报》发表,一时发生相当大的影响。此我与慎之合作之一事。

我是一个几乎没有所谓"社"生活的人,与党政方面人士尤其少有个人的往来,所以我与曹慎之先生原不相识。

殷海光说"一千四百位文化工作者"的抗议宣言"不知是哪儿来的",但在十三年后,"哪儿来的"终于落石。一九七九年三月,国防总政治属下的黎明文化事业份有限公司,版了一本红金的《慎师七十文录》,是庆祝曹七十生日的一本专集,其中有一篇《胡秋原先生序》,我看了以后,才疑团尽解。胡秋原在序中回忆:

于是,多年累积的问题爆发了!

在我写《老年人和》发表后,不久就发生了"中西文化论战"。文德(陈宏正)在《殷海光教授年谱简编》中说:

这一透,又告诉了我们:"当官司尚在行之时",曹已经"邀约"胡秋原、郑学稼、徐阮共同合作为国民党秘密搞文宣。据一九六六年七月三日《联合报》,当时新闻局长沈剑虹曾在立法院内政委员会报告施政说:"台湾学人教授一千六百余人驳斥国姑息分费正清之的谬论,曾于五月发表《致国人民一封公开信》,已由新闻局译成英文,现已洽妥《纽约时报》,于近日内连同签署者一千六百余人名单在该报刊登/可见国防总政治黑势力之大,大到可以自行作业,然后叫行政院新闻局到国报上买广告的程度!胡秋原说他们"写一封对国人民公开信,结果有一千数百人签名的公开信在《纽约时报》发表,一时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一时发生相当大的",不是影响而是丑闻。因为一千六百余名学人教授的众一声,适足反证了这些知识分的被xx。正因为是被xx,所以失格的学人教授们,也就签一气,一千六百人中,因为在各校兼课而见名就签,以致光"签名重复"的,就有六起之多!其中朱建民、董世祁、何静安、郑小杰、卢英权、林碧沧诸教授,大名都现两次,如此丑闻,真是今古奇观也!由签名事,参照文星被封杀,在封杀作业中,由王升主持的"国防总政治",是媒孽最的首席机构。当时文星的敌人胡秋原等,表面上是自由学人,其实骨里却跟王升这些大政工挂钩,同这一票"文武合一"的摘星大业。当时因为事涉机密,来的内幕有限,所以无从究。直到胡秋原事后自己这样透,才真相大白。

王升本人是没有文化平的下三货。林正杰的《前》杂志说他是正统军人,这是化王升的说法。事实上,王升只不过小学毕业外加受训不足六个月的卑鄙小,所以他的招朋引类,也就是"武大郎玩夜猫-什么人玩什么鸟"式的,他所欣赏并重用的大将曹,还不如王升念过小学,他本没任何正式学校。他在一九二六年混迹北伐队伍中,办党。抗战胜利后,办党报。离开大陆后,逃到香港小生意。一九五一年来台湾,一九五二年到政工学校教书,见于王升,自此扶摇直上,伊然学术与政治之间人矣!胡秋原等从曹线上攀王升,完成"文武合一"的挂钩,这人是什么准,可想而知矣!殷海光因文星而被胡秋原等迫害,一千六百人签名事件只能算是迫害中电影手法的"远景",因为这一甄别"忠"与"不忠"方式,受害者不止殷海光一人,但是对殷海光个人的文字围剿和台大局,却是电影手法中的"特写"、"大特写"。受害人首当其冲者,则是殷海光。殷海光说国民党迫害他是"用一十分复杂和隐闭的方式,不易观察到",确是事实。当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表面上的文字围剿,却不知里胡秋原等的勾结国民党大珰,动用官方的特务政工力量,整垮文星、斗垮殷海光的作业细节。如今殷海光墓草久宿、王升垂垂已老,年过九十的胡秋

"在文化论战中,李敖独得盛名,但殷却背着黑锅。"因为"西化派中殷的学生李敖、许登源、洪成完攻击胡秋原,引起胡秋原的误会,以为西化派是殷在背后策动"。以致殷海光"以后被胡秋原、徐阮连续不停地施以人攻击,对其后迫害殷不能在台大授课,形成一大压力与不利环境"。这段内幕,殷海光留下一篇回忆-《我被迫离开台湾大学的经过》,其中说:

这一透,告诉了我们:在胡秋原、郑学稼告文星的讼案一开始,曹便以与郑学稼"在国防的一个研究门同事"的份,微妙的介了。胡秋原又说:

此。雷震也犯同样的病。我同殷海光玩笑地表示过:"你们的为人最容易被小人包围,你们搞政治,若当了政,恐怕小人当的情形,更要严重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