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年前的事了,现在回看来,李敖先生有二
先见之明。第一,他说求情是无效的,我却仍去求情,结果被事实证明无用。第二,他主张把压制自由的事件公开发表,我却怕风怕势地因循了好久,才了解公开发表的需要。
孙观汉在收到我的信后,曾在七月七日有信回我,这封信当时我未能看到,而是八年以后-我狱后-才看到的,原来他竟反其
行之,仍旧向当政者求情,"求求你释放柏杨先生",结果证明无效。五年以后,一九七三年六月,孙观汉在香港发表《李敖谈柏杨的冤狱》,公开了我给他的秘件和他的回信,他公开表示了他营救方向的错误。他说直到一九七一年李敖被捕了,他才觉悟过来:
三、尽量展开营救行动。在这方面,我主要通过孙观汉。
关于长信的内容,现在还得退后说,我得先说柏杨的事。
咳,观汉先生,我们知心的朋友,您以为如何…
王要通过同记者魏克曼(FredaricWakeman。Jr。)等的协助。在他们的协助下,《纽约时报》在一九六九年七月三日和九月七日,都有长篇报
;《新共和》(TheNewRepublic)在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六日,也有长篇报
。这样更使怕杨的冤情和知名度,大显于天下。
为什么我在给孙观汉的信中指柏杨并非"殉
式"人
,也绝非"敢"讽刺他们父
的人
呢?实在是因为我
知他是国民党"文学侍从之臣"
,他离开国民党
心,不再得
,原因是桃
事件,不是思想事件。他即使是在
狱前夜,还
信他的国民党老上司李焕和蒋经国可以帮他妻
境,他留给艾玫长信中
声声"可找李焕先生或径找蒋主任,哀诉,必可获助"、
声声"蒋主任是
情忠厚之人,李焕先生一向对我关
"、
声声"蒋经国主任是一代英雄,是非必明…要求
境,英雄必
情,当无问题…"这些话,无一不显示了他的基本心态,也显示了他跟国民党的
厚关系。柏杨非但不是"讽刺他们父
的人
",并且其依恋钦慕之情,还大大溢于言表呢!柏杨一九六八年八月四日的答辩书中,有这样一段:
从艾玫被传,到柏杨一放再捕,我都是最接近这件事的一个人。从艾玫被传那天晚上,柏杨约我"商后事"起,我一直在旁帮了一些忙。如今柏杨失去自由已经二十多天,官方刻意"
案"的态度已极明显,宪法、提审法、刑事诉讼法等保障基本人权的条文已被忽略得不成样
,我觉得我必须发
这封自柏杨
事以来我一直想写给先生的信,向先生提供一个也许可行的方法。
去年读先生写的《李敖和天才》等论我的文字,以及先生给我的信,我就早想写封长信…
…自幼受学生集中训练及从事三民主义青年团工作,对总统有一婴儿对亲长的依恋之
设想每在国民党政府恶一次或有一次违背自由民主的记录的时候,海外知识界就联名发表一次宣示,这该是起码可行的事,也是起码对在苦难中国人的一
声援。不要沉默抗议,也不要写信求情,沉默和求情对这个政权是无效的,也是
弱的。我们要使
恶者知
:只要他们不厌于
恶,海外知识人就不倦于揭发,形成这么一个习惯或"连锁反应"并使他们知
,日
久了,应该就有效果了!
柏杨事件,纯是冤狱。柏杨并非"殉式"人
,也绝非"敢"讽刺他们父
的人
,而竟
错
差,被比照"犯上作
"者
理,
他
英雄,这真是这小岛上的大怪事!
三月十六号TheNewYorkTimes星期日版第七页,有专栏论"文星事件",也论到我被迫害等事,先生便中不妨参考。我的意思是柏杨事件当向海外报章揭真相,使
恶者至少知
休想再认为可
恶而无人知-我觉得这是海外知识人至少该联合起来
的一件事。
我的意见其实先生在给艾玫和寒雾的信中,也呼之了的,那就是请先生
面,以先生声望和号召力,尽快联名李政
等,发表一公开信,投诸TheNewYorkTimes等报,对国民党政府施以压力——这个政府目前只有海外舆论的压力,可以稍对它的
面
心理有
警惕作用。除此之外,实无他法。这个方法对救雷震等人无效,因雷震已使他们"咬牙切齿",所以只有不要脸,不买海外的账;但这个方法对救柏杨却可能有效,因为柏杨只不过使他们"疾首蹙頞"而已,所以他们可能还肯为了
面
而放开血手一下。公开信方法即使无效,也可收"暴其恶"的效果,同时可使柏杨不
无名英雄,也是给他一
安
。
我通过孙观汉营救柏杨的事,值得特别细说一下。我在柏杨被捕二十四天后(三月二十八日),托梅心怡转秘件给孙观汉,其中说:
孙观汉是闰匹兹堡大学
理学博士,是用闪烁计数
测定中
的第一人,也是用陨石粒
测
月球自行发光的第一
,拥有在
注册的四十
以上的专利。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原
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国西屋公司放
线与
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