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正甫与盛宣怀的关系就更密切了。盛宣怀在打垮胡雪岩后成立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时,席正甫是主要的幕后支持者,两人在生意上是铁关系,在盛宣怀的账单上,令人瞩目地存在着与席正甫相关的“汇丰银行英镑与银账”【6】。但凡席正甫的要求,盛宣怀无不满足,席家的大量亲友纷纷被安排盛宣怀的
系内任职。双方实现了彻底的利益互锁。
通过拆票业务,汇丰实际上控制了上海钱庄和票号的资金来源。汇丰的手松一松,市面的银就宽裕,反之,银
就趋
。汇丰银行所获得的中国
额廉价储蓄,极大地增
了它对中国金
系的控制能力,并事实上成为了“中国的英格兰银行”
本行商业贸易放贷,其规模可
达七八十万两。由于汇丰的存款数量
大且利息成本低廉,在向钱庄拆票的过程中可以收取
额利息,从而
地享受着存贷利差的
餐。1879年5月23日的《字林西报》报
上海钱庄“用外国银行资本
生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300万两的放款,竟为维持上海市面正常周转所必需的数量”【5】。当银
低于这个数字时,整个商业活动将立刻受到明显影响。
当清政府准备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央银行——银行时,
悉私有中央银行
大利益的席家又捷足先登。
银行共发行4万
,其中官方认购一半,私人认购另外一半,席正甫的几个儿
纷纷
银行。其中,仅席家长
席立功就以不同
份拥有1320
。
银行改名大清银行时,席家安
了四个儿
在其中担任要职,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时,席家又成为其大
东,并掌
外汇业务,成为宋
文系的同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成立时,席家更直接变为官
投资人,并代表官
参与中央银行董事会决策,同时席家还把持着国民政府外汇
理局局长、中央造币厂厂长等要职,更代表国民政府参与筹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成为国民政府的代表。席家脉系之庞大,涉及中国金
领域之广泛,在外国银行
系、官方银行
系、上海钱庄票号
系、政府金
主
门影响力之
,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席家所掌握的
大中外金
资源,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非常
远,在后续章节将继续介绍。
正是由于汇丰控制着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银松
,而席正甫又拥有着汇丰银行的贷款签字权,所以上海的钱庄业争相拉他
,实现利益捆绑。席正甫对上海的本土金
机构
备了绝对的影响力,其中也包括胡雪岩。1878年,胡雪岩为左宗棠办理的350万两汇丰银行借款,走的就是席正甫的路
。
随着席正甫的势力膨胀,连李鸿章和左宗棠都要争相笼络他。李左二人到上海都必见席正甫,毕竟是大财神,无论是“海防”还是“防”离开钱都是瞎扯。二人对席正甫的拉-拢都很尽心,他们同时保举席正甫担任政府官员,但席并无丝毫兴趣。后来在李鸿章的再三推荐下,席正甫只得接受了二品
。这与他的刻意低调很不协调。近乎隐居的席正甫连
东山的商圈联谊活动都从不参加,上海的媒
报
中极少
现他的名字。他恪守幕后运作才能成大事的信念。
事实上,洋行们打压生丝价格,垄断定价权的背后正
席正甫不仅自家独揽了汇丰的买办职位长达三代人,还利用他的影响力,将席家的其他弟陆续安排
了外国银行
系。无论是英国系的麦加利(渣打)、有利、德丰银行,还是法国系的东方汇理、中法工商银行,德国系的德华银行,俄国系的俄华
胜银行,比利时系的华比银行,
国系的
旗、运通、
商信济银行,日本系的横滨正金、住友银行等,皆是席家的天下。据不完全统计,1874~1949年的75年间,在上海先后开设的外资银行有20余家,而席氏包揽了其中13家的买办席位。
如果胡雪岩不在生丝问题上挑战洋行的心利益,席正甫与胡雪岩的关系应该可以维持得不错。但是,汇丰银行的
东们正是这些大洋行,成立汇丰的初衷就是为了洋行在
民地拥有自己的“中央银行”胡雪岩挑战了汇丰大
东的
心利益,搞得
东们闹起事来,席正甫岂能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