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边区的财神爷(2/2)

国民党对边区运来的盐,先是堵截,后来实在堵不住,又利用运输分散的弱,让运盐互相压价。针对国民党的谋,边区盐务局实行统购统销,先把运盐的盐统一收购,等待时机再行推销。当盐务局听说周围的产盐区都被日军占领后,上把盐价格涨了一倍,开始国民党当局还死撑着,不久盐务局就得到了准确情报,国民党当局的盐库存快见底了,就不动声等待他们上门。过了20多天,阎锡山方面就主动上门求购,几天后,西安胡宗南方面也憋不住了。

当时,陕北的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抗战以来,海盐为日军控制,无法运过来,而临近的其他产盐区产量逐年减少。陕北产盐区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盐的供应地。有了盐这样的战略资,边区就占据了贸易的制

批党校学员和工作人员到各县宣传,向群众讲清理,让他们明白:要有军队,才能保家卫国;要有军粮,才能有军队。边区是中国最光明最幸福的地区,而边区人民的幸福是共产党军队创造的,也是靠军队来保护的。军队要保护人民,人民要供给军队;没有粮,军队就无法生存。

问题得到缓解,但棉布等日用必需品仍十分缺乏,只能从边区外运来,而国民党又搞封锁卡脖。南汉宸苦苦思考对策,他认为只有找到外面需要的资,通过贸易才能打破封锁。通过调查研究,他发现陕北有三宝:盐、和甘草,但是甘草轻占地方,搬运起来很麻烦;产量有限,边区自己还不够用。于是,盐成了唯一的选择。

为了沟通边区和国统区的贸易,南汉宸还找到西安的帮会龙。南汉宸早年参加革命,为了发动群众,曾经广三教九,在帮会中资格很老。此时他到西安,当地龙大哥都要尊南汉宸一声前辈,听他调遣。南汉宸通过他们调动胡宗南队里的帮会成员,把边区土特产送到西安售,然后购买药品、布匹等边区急需的资,解决了边区的燃眉之急。

通过宣传,征收粮草工作得到了百姓的谅解和支持,收足的粮草基本保障了边区的供给,使边区渡过了迫在眉睫的难关。后来,南汉宸考虑到土地革命后,农民贫富相差不大的情况,提以各实际收获量为依据的农业累税制,使大分农民负担农业税,多的多,少的少,公平合理,人人为抗战贡献。

1941年边区赤字超过50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42年实现盈余1000多万。从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南汉宸,就是靠着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调查研究,成功地了一回边区的“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媳妇”挽救了边区经济。

就这样,政府的运盐计划顺利完成,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保证了边区的资供给。

为了解决盐场技术落后、产量低和运销条件差等问题,边区财政厅专门设立盐务局,负责盐的生产和运输。盐务局组织军队参加打盐生产以提产量;以合理的价格统一收购军队和百姓打的盐;鼓励百姓运盐,运盐运费收公粮,还可分得卖盐利;财政厅拨款整修运盐路,沿途设立客栈,解决路上的宿和草等问题。这些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群众为了运盐赚钱,连大年初一都不肯歇。

除了掌握战略资和打通贸易渠,南汉宸和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提议独立发行边区货币,掌握货币发行权,以自己的货币来扶持贸易和经济发展,使边区度过了财政困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