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了造血功能;驱逐了法币,又让边区内排毒,保证自
的新鲜血
畅通无阻。在
通中挤
法币,就为边币
腾
了空间,扩大了边币的
通域。
朱理治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既要发行货币刺激经济发展,又不能让货币泛滥,使已经尖锐的通胀问题失去控制。货币发行量和价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
理呢?他认识到“商品的
通量假定不变,纸币的
通量增多了,则
价必定随着提
。依据同样的规律,市场货币
通量假定不变,商品
通量减少了,则
价必定随之提
”【4】。
著名金学者张宇燕这样评价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陕甘宁边区在货币金
方面的成就:“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尽
规模和复杂
有所不同,今天人们谈论的
元霸权、欧元创立与欧元区扩展、金
自由化、货币战争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昔日边区政府尤其是银行行长都遇到过、讨论过并漂亮地
理过了。如果说今天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来自货币金
领域,那么数十年前
据地共产党人那一段勇于实践、积累经验、利用规律、科学总结的
彩历史,或许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东西。这其中特别包括那些诸如铸币税理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
通域’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7】
朱理治提了设立货币
换所的办法,来规范法币与边币
易。1941年底,边区政府建立了货币
换所,边币和法币在
换所公开挂牌
易和自由兑换,由边区银行
据市场供求来调节牌价,调剂时间和区域上的余缺,达到消灭黑市,稳定边币币值和边区金
贸易的目标。
在边区银行成立后不久,由于边币的信用程度不、
通域不广,政府采取行政手段
预边币和法币的比值,导致了“外汇”黑市的
现。朱理治认为解决“外汇”黑市的问题不能靠简单地取缔和打击。“因为在今天的外汇政策下,银行的法币只有
,没有
,黑市决不可能避免。”【6】朱理治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边币初创,法币共存,边币暂时无力全面收兑法币,这样,两者发生
易在所难免。与其行政弹压,不如市场引导。
货币换所的建立大大方便了边币与法币的兑换,促
了边区
贸易的发展,特别是
盐和土特产的
。同时对稳定边币与法币之间的比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边区银行能够通过
换所这个平台,打击货币投机。通过使边币比价稳中有升,达到边币信用增
的效果。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和持有边币,边币的
通范围也越来越大,在对法币的货币斗争中渐渐占了上风。
边区货币的稳定和信用,离不开边区“对外”贸易,而贸易的增长和法币边币之间的“汇率”问题密相关。
由于控制了货币发行量和发展经济、增加资供应,经过一年半的努力,1942年下半年,
价上涨速度开始低于货币发行增长,而且边币对法币比价也在回升,由7月的325:100,上升到12月的209:100,边区在平抑
价和稳定金
上取得了可喜成绩,边区自己的货币站稳了脚跟。
发行边币和废除法币是一个币的两面,被置换
来的法币,可以用来到国民党辖区采购
资,可谓“一箭双雕”既可以减轻边区的通胀压力,又可以抛售国统区的输
资,
一步控制边区
价的上涨。由于边区政府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在与国民党的“货币战争”中不再毫无招架之力。
1941年3月,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走上任,他曾在清华大学经济系学习过两年。在
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朱理治发现,由于边区
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过去靠拨款和外援,没有积极发展自
经济,税收很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靠大幅提
税收来弥补因失去外援而带来的财政亏空。因此,只有以信用货币的发行为手段来克服财政危机和扩大生产。
因此,朱理治提了解决通货膨胀的双
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多向工、农、运输业放款,推动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尽量发展信用,减少货币发行,使边币不致走到通货膨胀的境地。”【5】在保障供给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稳定边币币值为主要目标,实行适度
缩的货币政策。
1941~1942年,边区银行把政府财政借款的比例降低了11%,裁减
分转投到商业贸易和生产建设领域,仅支持
盐输
的贷款就接近1000万元。同时利用储蓄及政府卖盐的收
来回笼货币,减少货币
通量,控制通货膨胀。
同样的货币战争,两年后在山东据地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