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猜测黄帝(2/5)

半山藏书楼的古代典籍和现代书刊被我反复地翻来翻去,我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秘密。

设想都非常开放,理由都有,往往是从一些古代中外名词在读音上的某些相近来大胆的推断。例如章太炎认为中国的“葛天”很可能是“加尔特亚”的转音;黄节认为中国的“盘古”很可能是“克”的转音;刘师培认为中国的“泰帝”很可能是“迦克底”的转音。在这件事情上得比较过分的是丁谦,他断言华夏文明早期创造的一切,文明都已经有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井田制、服饰、用都来自那里。连文字也是,因为据说八卦图像与的楔形文字有相似。有

们不说什么事都喜扯上炎帝、黄帝了,好像不这么扯就没有办法使那些事重要起来。这么扯来扯去,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就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当然也越来越不可信。结果,到了司迁写《史记》的时代,便现了“愈古则材料愈多”的怪现象。

那地方,确实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很多古代文明都从那里找到了渊源,有的学者已经断言那是“人类文明唯一的起”那么,华夏文明为什么不是呢?

连中国一些很著名的学者也被这裹卷,而且又从中国古籍中提供一些“证据”例如蒋观云、刘师培、黄节、丁谦等都是。当时的一份《国粹学报》就发表过好几篇这样的文章。让我惊讶的是,大学问家章太炎也在他的《序姓篇》中赞成了外来说。

就在伊文斯在希腊克里特岛上发掘克诺索斯王的同时,中国发现了甲骨文,有力地证明商代存在的真实。这就把疑古的学者们所定的中国历史的上限公元前九世纪一下推前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有些疑古学者步步为营,说:“那么,公元前十四世纪之前的历史是伪造的。”其实,甲骨文中的不少材料还可以从商代推到夏代。

疑古思现了近代科学思维,显然有不小的步意义。至少,可以嘲一下中国民间历来喜把故事当历史的浅薄顽癖。但是,这毕竟是近代科学思维的初级形态,有很大的局限,尤其无法置那些属于“集无意识”的文化人类学课题,无法解读神话传说中所沉淀的群密码,无法阐释混沌时代所蕴藏的神秘真实。这个问题,我在以后还会专门说一说。

大家先是为了需要而猜测,很快把猜测当了传说,渐渐又把传说当了史实,越积越多。其中很多内容听起来奇奇怪怪、荒诞不经,因此司迁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

其实十九世纪的西方考古学已经开始证明,很多远古传说极有可能掩埋着让人们大吃一惊的史实。例如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HeinrichSchliemann)从一八七○年开始对于特洛伊遗址的挖掘,一八七四年对于迈锡尼遗址的挖掘,以及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ArthurEvans)一九○○年对于克诺索斯王遗址的挖掘,都证明了《荷史诗》和其他远古传说并非虚构。

情形直到今天我们还很容易会。看看边,越是模糊的事情总是“故事”越多,越是过去的事情总是“细节”越全,越是虚假的事情总是“证据”越,情形可能有类似。

这事过了整整两千年之后,被怀疑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批近代历史学家,据欧洲的实证主义史学观,认为中国历史应该从传说中彻底解脱来。他们把可信的历史上限划到东周,也就是秋战国时期。他们认为在这之前的历史是后人伪造的,甚至断言司迁也参加了伪造。因此,他们得结论:“东周以上无史。”照这主张,中国历史的起是公元前九世纪,离现在不到三千年。而黄帝的时代,虽然还无法准确的年代推定,但估摸着也总有四五千年了吧。这一来,中国的历史被这疑古思缩短了一小半。

那就是,在疑古思产生的更早一时间,学术文化界还现过“华夏文明外来说”先是一些西方学者据他们对人类文明渊源的烈好奇,依据某些相似的细节,大胆地拉线搭桥,判断华夏文明来自于埃及、印度、土耳其、东南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域的索不达米亚文明所在地。

据自己的鉴别标准对这些内容行了比较严格的筛选,显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职守。但是,他的《史记》还是从黄帝开始的。他确认,不怎么说,黄帝是中国历史的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