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五章 发现殷墟
一
找回夏、商、周,hua费了我很长的时间。
夏、商、周是中华文化跨入成熟门槛之后的起步期,蕴藏着决定民族生死祸福的一系列大问题。因此,虽然发掘chu来的材料还很不完整,却也必须一遍遍地反复爬剔,从tou细想,就像寻找这个庞大族群赖以生存的初始密码。
人类很多大文明,都灭亡在思维的荒原之中。如果早一点有人找到了赖以生存的初始密码,重新抖擞起独特的生命力,也就有可能避免灭亡。因此,就特别尊重一切濒临灭亡时的思考者。
就在一百年前,中华文化濒临灭亡。chu乎意外,在一片无望的悲哀中,有几个文化思考者站chu来,让中国在至高层面上恢复了记忆。记忆一旦恢复,局面就全然改观。
他们恢复的关键记忆,与遥远的商朝有关。
记得当年我离开半山藏书楼下山时,正想研究的就是夏、商、周,现在绕了一大圈,又接上了。
我心中,闪现得最多的是那几个文化思考者的奇怪面影,他们几乎成了我后来全bu苦旅的最初动力。
因此,请读者朋友稍稍停步,听我比较详细地说一说他们。在说了他们之后再来说商朝,分量就不一样了。
二
先从“濒临灭亡”说起。
十九世纪末,列qiang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chao。文化像水,而领土像盘,当一个盘子被一块块分裂,水怎么还盛得住?但是,大家对于这个趋势都束手无策。
中华文明有一万个理由延续下去,却又有一万零一个理由终结在十九世纪,因此,这一个“世纪末”分量很重。
一八九九,shen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十九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luan。无能的朝廷、无知的农民、无状的列qiang,打斗在肮脏的街dao和胡同间。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chu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着几个慌张的shen影。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菜市口的一家中药店接到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gui甲和兽骨,上面间或刻有一些奇怪的古文字。使用这张药方的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ding级的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他还是一个科举chushen的大官,授翰林,任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他对古代彝qi上的铭文zuo过shen入研究,因此,那天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的古文字,立即mingan起来,不仅收购了这家中药店里的全bu“龙骨”而且嘱人四chu1再搜集,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他收购时chu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zhong不重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重的文wu,不少人为了钱财也纷纷加入寻找有字甲骨的队伍当中。
我没有读到王懿荣从自己的药包发现甲骨文的juti记载,而且当时药店大多是把“龙骨”磨成粉末再卖的,上面说的情节不足以全信,因此只能标明“据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那个shen秋,有字甲骨由他发现了。
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chu土过有字骨板,以为是“古简”王懿荣熟悉古籍,又见到了实wu,快速zuochu判断,yan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gui”的论述有关。
那就太令人兴奋了。从黄帝开始的传说时代,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遥想过,却一直缺少实证;而yan前chu现的,分明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在一大堆!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凶吉、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的。先取一块整修过的gui板,刻上一句问话,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仗,会赢吗?然后把gui板翻过来,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chu裂纹,gen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等到打完仗,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祸和挑战,现在,终于可以听到他们向苍天的一句句问卜声了。
问得单纯,问得juti,问得诚恳。问上帝,问祖宗;有祭祀,有巫祝;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问天也就是问地。
为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声声问卜,会突然涌现于十九世纪最后一个shen秋?为什么在地下沉默了那么久的华夏先人,会在这个时候“咣当”一声掷chu自己当年的问卜甲骨,而且哗啦啦地liu泻chu这么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