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老有和…&helli
大约四十五年后。夏季的一天,老有上了火车。他找到了他的包厢,他的铺位。
这包厢里数他上车最晚。他看了一下手表,可不,再过一刻钟就要开车了。他想起行前老伴和女儿送他chu门的情景,她们lun番往他的箱子里、旅行袋里装衣wu,生嫌他带的衣服少。老伴说,海边早晚凉,去年她去疗养,患了gan冒不得不提前回来。老伴说着海边,他的大龄小女儿又往他箱子里sai了一条尼龙短ku,说是刚从个tihu摊上给他买的。葱绿底儿,印着黑条纹,条纹上还有十字hua点。老有想:多余,莫非我还能下海游泳?又这么hua哨。可他还是夸了女儿的周到,心想如今说话都得有保留,女儿和游泳ku也不能例外。一句话说不对付,女儿也许就会冲他使xing子。老有夸了女儿的周到,又夸了这游泳ku的huase。
衣wu总算打点停当,老伴和女儿又要送他去车站。老有拦住了她们,他愿意保持晚节:自己的车自己坐,家里正厅级就他一个人。
老有离休了,要到一个海滨城市去度假。
目前老有自有别的名字,老伴和女儿都不知他曾经叫过老有。当年他脱产后先在区里当教育助理,抗战胜利后调县教育科当督学。解放初,他不顾近五十岁的年纪又进省城cha班上了速成中学,然后考上了医学院,毕业时只在实习中接chu2了临床,便留校当了政工干bu。先是团委书记,再是系总支书记,离休前是院党委书记。老同志跟老有开玩笑,说他老干bu、知识分子全占了,老有说他一辈子就盼拿手术刀,可惜只拉过俩疖子。
ruan包的行李龛上已放满东西,老有把一个不大的箱子和旅行袋sai到铺位底下,只在洁白的小桌上留些零星,老有是下铺。
老有放好东西,腾chuyan睛打量了一下包厢里的旅客:对面是一位比他年龄还大的男人,上铺是两位妇女。老有这代人习惯称女同志,不guan年龄、职业一律称女同志。现在她们一字排开却坐在老有的铺位上。
车刚开,对面的旅客便把自己的旅行杯伸向桌下的气压水瓶,老有也忙把茶杯伸过去“排队”排队的观念原来总使人变得计较。老有往茶杯里注满水,又打量对面的旅客。对面已把tui伸上床铺,脚上是一双灰尼龙袜,铺前是一双老式pi凉鞋。老有穿凉鞋却不穿袜子,女儿说这倒文明,穿尼龙袜子倒“土”
两位女同志也光脚穿凉鞋,她们把脚从凉鞋里脱chu来再踩上去。老有一时看不准她们的年龄,便想:如今的女同志看不chu年龄的居多,又有染发剂。那东西尽guan破坏tou发的dan白质,也经常脱销。
老有伸手胡噜一下自己的tou发,他的tou发是本se,hua白,但不秃ding。
对面的旅客秃ding。
没人说话,只有广播,有人唱《三百六十五里路》。
对面的旅客正喝茶,茶叶在杯子里一片一片地下沉。是好茶,新龙井。老有也喝茶,他也有龙井。老有不xi烟不喝酒,喝龙井。如今的“梅特”虽然涨到五百克一百元。可他喝。
两位女同志不喝茶,她们看衣服,看新买的衣服,一位从尼龙袋里chouchu一件给另一位看。这是一件分不清男女的衬衫,自底细黄条。她们把它展开并着的四条tui上,看得仔细,连个扣子、针脚都不放过。看一阵,又分析起缀在领子下的商标,一位念着“百分之百考特恩(Cotton)”说:“纯棉,百分之百的棉啊,好不容易抢到手。”
老有也常听女儿说百分之百纯棉什么的。他下意识拽拽自己的衬衫,一件白特丽灵,便觉chu有些背时。莫非尼龙时代已过去?虽然中国的尼龙时代比国外晚了二十年。
“考特恩”棉。纯棉。纯棉不就是百分之百的棉hua么?棉hua——hua。
纯的hua。
一位女同志又举chu一件连衣裙开始辨认。这裙子没商标,两人便有所争论。这位说是纯棉,那位说是混纺,她们都用自己的经验说服着对方,还显chu些激动。这争论也xi引了老有,他说:“对不起,我能看看吗?”
一位立刻把老有当熟人似地说:“您说,这是不是纯棉?”
老有拽过那裙子,两手mo挲了一阵说:“不见得是。”
一位说:“看来您很内行,一定是这方面专家。是服装专家?”
老有说:“不是,我只认识棉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