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还达不到称之为喜悦的程度,我们往往唤起某一可悲的回忆,不是也可以玩味称之为灵魂净化的安么?我想,这和文学的作用是有联系的,文学至少要
明白为什么要写。叙说失去孩
的悲痛的过程中,发现被净化的喜悦的母亲,超越实
,觉得是在写回忆亡友的文章,于是自己首先得到
藉和解脱,从而达到结晶作用的
平,于是再
一步把个
悲哀的经验,表达
丰富而极
鼓舞的
动,达到普遍适于完成文学作品的
平,展示
自然相联的意义。
照从个
的不幸而经过悲哀的
情净化的救助这个方面理解,这是可能的。
最亲的杰拉尔德和萨拉/今天收到电报。整个下午沉浸在对你们的怀念之中,沉浸在回忆我们共有的那幸福的每一天,实在令人伤
不已。把你们联结于生命的另一个环坏了,而且,如此残酷无情的两个打击之中,哪一个恶意更能逞凶都很难说。这七年之久的战斗之后,可以看
你们在其中彷徨着,沉默着。现在如果想写给你们一些相应的什么,那就是写给战争夺去了四个孩
的母亲那些话,就和林肯的信上说的一样。你们应得到的同情,已从你们彼此那里得到了,你们不会永远永远地得到安
。/可是,尽
这样,你们一定看到更多的家
在赫诺利亚周围成长起来,带着日暮途穷的和平,走向死亡的航海中,一定找到暂时停靠的港湾。对于类似这样的事,命运再也不会向你们
比这还要严重地打击而有伤于你们的箭了,本来就没备下
向你们的箭的箭筒。记不清谁说过,不论多么
的悲痛,随着时间
逝,会变成一
喜悦,这是让人多么吃惊的话。黄金之盃虽然已经坏了,但它毕竟是黄金
的。不论谁,都不能从你们那里夺走这些孩
。斯柯特。
把由于遭逢不幸而被加的痛心的悲哀变成作为资产的悲哀。把这作为资产的悲哀在自己的内心里使之活
化,我以为这是属于人的行为,也是惟独人才有的行为。以此为媒介,活
化了的作为资产的悲哀,时光
逝之后可能成为一
喜悦。
斯泰龙去年版的评论集《沉静的尘埃》上,也有表现她心情悲伤的文章:“唱给F·斯柯特·菲茨杰拉尔德的悲歌”菲茨杰拉尔德是斯泰龙在蔚蓝海岸①结识的旧友,因为这位老友家里两个孩
相继去世斯泰龙写信表示哀悼。菲茨杰拉尔德不仅复了信,而且表明了她对于斯泰龙的悲哀,也就是明确了把悲哀作为资产而活下去的定义(RandomHouse版)。斯泰龙的信上说:
奥斯威辛本作为一个无法说明的东西留在世界上。曾经有过的关于奥斯威辛最
刻的解说,
本不是解说而是回答。问:‘告诉我,在奥斯威辛,神曾经在哪里?’/于是回答说:‘人曾经在哪里?’”
如果思考一下并非个而是二十世纪人类这样
大的规模的已成资产的悲哀,那就会更加明瞭文学的作用了。卡特·鲍奈伽特当过俘虏,他经历过德累斯顿的地毯式轰炸,他以他寻求到的方法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这是不合理的然而却是世人制造肯定给世人以痛苦的事直接带来的悲哀。在记忆里把它不断地加以改造的过程中,这悲哀就提
而成为世人的资产,终于表现为文
①蔚蓝海岸(Rivierd),为意大利和法国界的地中海海岸,一向以旅游疗养胜地而闻名——译注。
斯泰龙在《索菲的选择》将近结尾时是这样写的:“记不得什么时候我理解了奥斯威辛。这是大胆的话,然而也天真得愚昧无知。无论谁,决不可能理解奥斯威辛。如果写得更准确,我以为可能是这样:“迟早我要写索菲的死与生,写来的东西肯定有助于明确宣示,绝对地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断
绝
。
从斯泰龙这位母亲为长女之丧而哀叹中看到长崎遭受原弹灾难的消息,直到她对奥斯威辛难以理解的认识,说明一位不幸的女
内心世界生与死的难忘的记忆,如果把它称之为作为资产的悲哀,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菲的选择》印象刻的文章。现在想再次引用的,是小说里的自画像的形式写的青年时代的斯泰龙现在把他写成的《躺在漆黑之中》的一节引用于此,同时也等于重读一遍。“我生了两个孩
,当了23年的母亲。今天我醒悟到,我早已不是母亲,也是我知
再也不当母亲的
一天。/我说了可笑的话。/她开始读报纸了。又投下原
弹,和日本休战在即。”斯泰龙失去了
女作上所表现的女儿,悲伤的母亲为丧女而痛彻肺腑的日
,她读的报纸上标题是长崎遭受原
弹轰炸,如此选择,一定是有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