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也许子孙、国家、社会早就没有了。即使没有了,但是否正确尚属疑问。一切都成了枯木寒岩,什么国家的繁荣啊,高度成长啊概不存在,没有大国也没有小国,整个世界就成这种状态。现在受日本教育的本人是否耐得下去很难说。如果推行这种学说,那结果实在可怕。没有善也没有恶,全都死光了也无所谓,当然不可能走到这一步,可是像希特勒杀人一样,全面抹杀,把这个更加扩而大之,就成了全部抹杀也无关紧要了。如果到了那步田地,那才是非常危险的虚无主义。/我以为佛教就包含其中的某些部分。佛教决不能和国家安泰啦,人道主义啦,社会主义啦,平平安安地联系在一起的。
把武田泰淳提到的人道主义,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不妨回到从“关于毁灭”所引用的第一段结尾,前面所说的挑战性的构想上来。这也是立足于今天核武器覆盖世界的现实,也就是对全人类全面抹杀,不论是出于按计划行事还是由于无意的事故,都有可能造成恶果的眼下的现实情况而言的。关于目前核状况的荒唐现实,还在氢弹出现之前,武田泰淳就已经写了下面等于预言的话。这从巡航导弹业已服役的现实情况来看,它简直是对实际状况作解说一般的预言。(《无感觉的按钮》)
仍然是在无线电波操纵的飞机上装载高爆炸力的炸弹,到达目的地上空时只要按一下按钮或揿一下开关就能投弹。看不到类似战场的战场,也无从目击血腥和凄厉的光景,既听不到喊叫声也看不见冲天火焰,根本接触不到一切正在发生的惨象,极其简单地使一切化为乌有。被害者有多少,被害的结果如何,对于行凶者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被害者的容貌、性格、命运如何与他更无任何关系,巨大的破坏只靠一个按钮完成。行凶者与被害者之间,有个辽阔的空间,靠的是科学机械这种无感情之物,以它们的光线、原子以及其他决非一般人能懂,也不能抵抗的作用,完全以复杂、间接的程序,切断所有人间关系,好像天灾一样肆虐于人间。惟一的目的就是扩大破坏范围,破坏现存的一切,而这里所说的一切又没有具体内容。而且,按这最后按钮的这只手所需要的,并不是周密计划,也没有肉体的紧张,也用不着哲学的说明,仅仅是轻轻一按而已。
武田泰淳以文学为职业,他给文学下的定义是必须经常给人道主义以新的内容。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他经常提问:对于人道主义以及进一步对人道主义加以重新改造的文学来说,将怎样应付全人类毁灭这个巨大课题?也就是说,他质问的是,靠立足于人道主义的想象力,人应怎样面对全人类遭到毁灭的可能性这个问题。本来,武田泰淳没有感觉过日本人要毁灭,特别是全部毁灭,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灾害之后他才考虑“对于日本的历史,日本人有关灭亡的感觉的历史来说,把全新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部灭亡的相貌,成功地给予了灭亡。”于是失去青春苍白无力的日本文化人们这样的词句,在前面一段里出现了。这样的日本人把文学作为实验场地,也就是使文学模特先行的方法,以立足于什么什么样的人道主义的想象力表现全人类的灭亡,这就是武田泰淳向不远的将来发出的疑问。
作为今天、明天课题,就文学家对于全人类走向灭亡的想象力的活动——也就是回答武田泰淳的疑问——来说,我以为现在只有一种形式,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经我整理的一群文学家的谈论。(a)只提人类全部毁灭就行了么?对于动物、鸟类、虫、鱼、微生物、树木、草类等等概不关心也可以么?(b)人类毁灭,对于其他动物、生物岂不是件好事?由它们代替愚蠢的人类领导地球,难道不是可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