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有个女儿,喜唱歌,很有觉悟。有回,她同别人发生了争论。人家说那句歌词是“止不住的辛酸泪”她
说是“支
书记分三类”有人问她:你爸爸是哪一类呢?她说:我爸爸当然是最好的一类。
我是否过早地暮气了,总想回老家去。不敢说归隐。未曾有显,隐从何来?何况,潇洒或自命潇洒的人都说大隐隐于市,而我偏想回到故乡。那是一方平常不过的山,一望无际的稻稼、橘园、甘蔗、油菜
,低低的山峦,浅浅的河
。
同样是批林批孔那几年,广播和报纸上经常见到两句话:四不勤,五谷不分。这两句话是专说孔
的,他老人家只知
读死书,不参加劳动。有回生产队分谷
,一懒汉工分少,分的谷
自然就少。他找队长论理,说:
主席说了,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你不给我
粮,就是反对
主席。队长说:
主席说了,要克服懦夫懒汉思想。你四
不勤,我就五谷不分!队长
照这个理由,就是不多分谷
给那个懒汉。
今年四月,我悄然回乡。雨没日没夜地下,我大多独坐在老宅窗下。唱犬吠,不绝于耳。我这么
多年没在乡下待了,不知有新的故事诞生吗?这些年城里倒是不断有新段问世,荤素兼备,雅俗皆
。这些段
尽
很
原创
,但斧凿痕迹太重。不如那些乡下故事,就发生在生活里,不是现编的。
批林批孔期间,有个经典段,家喻
晓:*披着*的大衣,带着一群臭老婆,偷了
主席三只
,跑到蒙古吃早饭。怕年久失考,解释如下:*披着*主义外衣,带着叶群臭老婆,偷乘三叉戟飞机
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这个段
明显是群众
创作的,太过
致。我亲自见识一个故事,异曲同工。某日晚,大队召开群众大会,主题说是要剥开*的三张画
。哪三张画
,我当时年纪虽小,却记得十分清楚;但时过境迁,现在一张都记不得了。可有位村妇的发言,我字字铭记在心。那村妇因家务太忙,饭都没来得及吃,怕扣工分,端着饭就跑到会场来了。台上坐的是县里来的
,正讲得起劲,忽见下面有人居然端着碗饭听他讲话,大为
动。立即指着这位村妇说:像这位社员同志,觉悟很
,我们请她发个言,批驳*的三张画
!那村妇哪敢上台?大队
是把她推了上去。她凑到话筒前,忽然愤慨起来:我没文化,话讲得丑。我说*,人心不得足,卵
不得直。他就一儿一女,要那么多被
什么?还偷了
主席三床
被。我家去年大儿
结婚,才置了一床
被,红缎
的。
言必称语录,亦有好玩的故事。一日生产队分谷,某分得很少,同队长吵了起来。队长说,
主席教导我们说,
劳分
,多劳多得。那人回
,
主席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我家不能没有饭吃。队长说,
主席说,要克服懒汉懦夫思想。
工分计算,你家只有那多谷。那人说,
主席讲,你要吃饭,我也要吃饭。队长说,
主席讲,你愉懒,就饿死你。争来争去,两人吵架的话全成了
主席语录。又有某日,大队护林员抓了个偷砍树木的,要
罚他。两人争执起来。正好公社书记来了,严厉喝
:
主席说的,不准
砍滥伐。不料那护林员听了,脸
通红,支吾半天说:书记,他先
砍,我才
罚。我是最听
主席话的。
自乡关二十年,便同故乡日渐隔
起来。我涂抹过不少文字,居然没有写到乡村。乡村留给我的,只有顽固的乡音。偶尔回到故乡,同乡亲们打招呼,竭力用最纯正的方言。村里人便直夸我没有忘本,不像谁谁谁,回到乡下来,讲一
京腔,酸不溜秋。其实我内心的窘迫,乡亲们是没法知晓的。
我能记住的年代最近的此类故事,是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生产队长去公社开了一天会议,当晚就召集全社员传达。事情重大,过不得夜。队长脸
铁青,说起话来嘴
不停地颤。可见他气坏了:社员同志们,那个*,掀起了右倾翻案风,胡说什么金不如锡。这不是把我贫下中农当个卵在
吗?金
和锡哪个值钱,未必我们都不知
了吗?他
要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把日
讲成月亮,把黄
讲成驴
,说金不如锡。社员同志们,我们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我不知当时有没有人清楚“金不如锡”其实是“今不如昔”反正会场气氛严肃,没人吭声。
3、想念一所房
可是,中年渐近,故乡的风人事没来由地直
到梦中来。我
过这样一个后现代的梦:似乎两个生活场景同时呈现,一边是我的黄嘴孩提,一边是我的垂垂暮年。孩提的我捡起一块石
,朝暮年的我猛砸而来。夜半醒来,怔然良久。孩时早已离我远去,暮年于我尚欠时日。我伫立于中年,前后顾盼,颇
惶惑与落寞。这梦是上苍的启示吗?想告诉我什么?
正是批林批孔那几年,公社组织全共产党员去韶山瞻仰。一个老党员,土改
,作风很过
,党
特别
。他在火车上小解,不会开厕所门,把自己关在厕所里老半天。列车员发现了,才把他放了
来。一路上,党员们都拿这事开玩笑。这位老党员总是憨厚地笑。回村后,党员们就忘了这事儿。有天,一位党员忽然想了起来,就说了这个笑话。不料那老党员
然大怒:党内的事情,到外面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