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7讲黛钗合一之谜(2/6)

说黛、钗这两个艺术形象,思想行为都有明显差异;而且从本质上说,一个是封建礼教的叛逆,一个是封建礼教的忠臣,是尖锐对立的,这样的立论,我大是认同的。但我的读后印象是,在前八十回里,这两个人的思想差异或者说本质上的对立,都是折式的,两个人并没有在这样的大是大非上形成哪怕是一次的正面冲突。她们的正面冲突,都表现在因对宝玉的情而引发的短兵相接之中。林黛玉是刻薄大师,不知您认为书里,黛玉对宝钗最刻薄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认为,那是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以后,黛玉自己因为心疼宝玉,两,像桃儿一般,可是,后来她立在下,看见宝钗走过,发现人家睛上有哭泣的痕迹,就嘲笑说,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两缸泪来,也医不好疮!你听听,这叫什么话?只许自己睛哭成红桃一般,不许人家有泪痕,说这样尖酸的怪话,这样的冲撞,恐怕不能说是以反封建的思想,去向忠于封建的思想开炮吧?就算你黛玉追求恋婚姻自由,怕宝玉被“金玉姻缘”的邪说拐走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那也犯不上这么语伤人啊!

气地让史湘云走人,说,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当袭人告诉史湘云,说薛宝钗为此也碰过钉,极为难堪,幸而是宝姑娘碰的钉,要是林姑娘,不知会怎么哭闹呢。宝玉就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若她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生分,就是活着的时候就分手,断绝关系。这些文字,很难别的解释,比如说宝玉并不真黛玉,他对黛玉主要是怜惜,同情黛玉寄人篱下、弱多病而已;也很难从这样的描写里得在前八十回里,宝玉实际上的是史湘云的结论。脂砚斋在第三十二回,写到宝玉说那些话是“混帐话”后,有一条脂批,说是:写足憨宝玉,殊可发一大笑!她竟然只觉得那是写宝玉的格而已,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在写宝玉这个人的思想,非常重要的思想!

但是,在上面我所引用过的第三十六回的那段文字,就是宝玉愤恨立扬名那一居然污染了闺阁。那段文字下面接着就写,宝玉不但有言论,而且有行动,他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在这个地方,现了一条脂批,说,宝玉何等心思,作者何等意见,此文何等笔墨!简直是赞赏有加。我觉得,这就说明,脂砚斋对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表达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理解的。她懂得,曹雪芹写一个贾宝玉,一个林黛玉,两个人不在“混帐话”的指导下生存,是离经叛的,非同小可的。她也容忍曹雪芹以她为原型,在前八十回里,写一个其实完全不懂仕途经济的史湘云,只跟着薛宝钗原型那样的人学所遭遇到的情况。

如果脂砚斋的原型真是史湘云,不知她对曹雪芹在第三十二回里那样写湘、宝对话,究竟作何想?那段情节还记得吧?贾雨村跑来拜见贾政,又要会见宝玉,宝玉不得不去。史湘云见他满心不兴,就劝说他,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宰的人们,谈谈讲讲那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请大家注意,其实,前八十回书里并没怎么明写薛宝钗劝谏贾宝玉,倒是非常地写了史湘云如此这般地来劝谏贾宝玉。而贾宝玉呢,就老实不客

宝钗在关键时刻也绝不吃素。书里宝钗对黛玉最厉害的一次回话是哪次?您的看法不知跟我会不会不谋而合?我认为是在第三十回里,黛玉问宝钗在她哥哥的生日宴席上看了几什么戏,薛宝钗就故意说,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一旁就说,这戏叫

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差异的。当然,他不是把一个一味地往正面写,一个一味地往负面写,他写了每一位格的复杂,人的诡谲,他写的不是肯定或否定的概念,而是活鲜鲜的生命存在。但不怎么说,他对薛宝钗规劝贾宝玉读书“上”是持明确的否定态度的;对林黛玉的不以功名利禄为意,是旗帜鲜明地加以肯定褒扬的。特别是在第三十六回,他借贾宝玉之批判薛宝钗,下笔是不留情面的,还记得他是怎么写的吧:“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了国贼禄鬼之!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好家伙,简直要把薛宝钗从作骨的系列开除去,归到泥作骨的须眉浊系列里去了!而且更直接写,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扬名,所以敬黛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