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8讲黛钗婚pei之谜(2/6)

林如海生病去世,是贾琏带着黛玉去扬州先探视,后留下参与丧事的。林氏宗族理林如海遗产,贾琏肯定是介了,他代表黛玉面表态,或谦让,或力争,都是说得通的,黛玉自己怎好问他?贾琏回到都中荣国府,肯定要向贾政汇报,如果他说并没分到多少,贾政也未必究,不是多是少,黛玉未成年,又不阁,贾琏就说所有分到黛玉名下的财产,动产不动产全折成银拿回来到了官中,以备黛玉阁时作为嫁妆,贾政可能也就以“知了”三个字了结此事。真实的生活里,贾政原型只不过是贾原型的堂兄弟罢了,他

来,先不往下发,私下拿到外利贷,等有了利钱,再取回来,发到各房各去,于是一再形成不时、拖欠的情况,有一次连袭人都忍不住抱怨。这是书里一个贯穿的情节,引发许多的矛盾冲突。八十回后,王熙凤的这非法取利的行为,给她带来了报应,这里不细说了。总之,一般的婚丧嫁娶,是要动用官中,就是荣国府总账房的钱的,但二玉例外,贾母自有梯己钱拿来——而且一定不会少——用在他们的婚事上。贾母知,林如海去世后,黛玉没得到财产,但是,她特别疼她,只要她健在,黛玉就会从官中那里得到标准供应;而且,一旦嫁,就连官中也不依赖,她会让她的这个外孙女儿得到很多嫁妆。

那么,在黛玉所得的父亲遗产这件事情上,贾琏手脚是非常便当的,他可以略微往总账房——也就是官中——分,其余的绝大分就贪污归己了。当然,王熙凤是不会放松他的,那么一个厉害的老婆,他绕不过去,不可能逃脱王熙凤的监察。因此,应该是他们两,联手鲸吞了黛玉应得的绝大分遗产。

成年后才过继到贾母原型跟前,对黛玉原型的事情不可能那么关切,大面上过得去而已。

但是,不那笔遗产的数目是多少,林黛玉自己,一也没有得到,成了一个荣国府里的寄者,一个没有经济基的闺女。虽然人们表面上不敢跟她什么,但是黛玉心里清楚,她还是会因为这一遭人歧视的。特别是,她到荣国府没多久,就来了个薛宝钗,脖上每天总着个金锁,又从薛姨妈和王夫人那里放风来,说宝钗命中要嫁给有玉的公,那不是指贾宝玉是哪个?“金玉姻缘”之说,甚嚣尘上,给林黛玉带来重的神压力。当然,薛家那时候也开始衰落了,薛宝钗没有了父亲,哥哥又是那么一个颟顸的家伙,但是,毕竟还能从皇家那里支取到大笔的银,继续为廷当采办,自己家也还有别的买卖——例如,鼓楼当

在有的古本上,三二百万写三二万,可能是抄书的人觉得三二百万这个数字未免太多,就给改了,但缩一百倍,似乎又显得过少。不怎么说,贾琏发过一笔横财,曹雪芹在这里写下一笔,肯定是有用意的。后来读书的人推敲,那就是他贪污的林如海家分给黛玉的遗产,这个判断,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全是猜测、推理吧?从书里能找到据吗?能找到。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王熙凤夫妇对来自里的太监问他们借银——所谓借,其实差不多就是白送,还回来的可能非常之小,那些太监其实就是敲诈勒索——不胜其烦,可又只能是想方设法地应付。就在这情况下,他们先后说了一些关于钱财的话。王熙凤甚至说,把我们王家的地扫一扫,就够你们贾家过一辈,还提到自己和王夫人从王家带了丰盛的嫁妆嫁到贾家,说了那样的丑话,得贾琏很难堪,于是,贾琏就说了这样的话,你记得吗,不能忘记啊,曹雪芹绝不是随便那么一写,他是在给我们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什么信息?贾琏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他说,这会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可见他发过这样的财,以前发过这样的横财,还想再来一次,但似乎那机会是再难得到了。从书里往前捋一捋,他怎么会发过这么一笔横财?找不到别的线索,惟一的可能,就是他护送黛玉回扬州,先说是去探视生病的林如海,去了,林如海就死了,成了奔丧。那么上面我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林如海遗产一定不少,又没有续娶正室,又没有别的女,剩下的那几个小老婆,份都不如黛玉这个未阁的亲闺女,竞争力有限得很,再加上贾琏以黛玉的代理人份拼命力争,黛玉名下获得三二百万银甚至更多的财产,是完全可能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