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还是没动,跟老夫人使个,意思是喊她说句话。老夫人上来,双手轻轻地放在金珍的肩膀上,说:“走吧,珍弟,总是要走的,师娘等着你来信。”金珍像是被老夫人的手碰醒似的,朦朦胧胧地立起
,恍恍惚惚地迈开步
,往门
走去,却没有话语,脚步也是轻轻的,像梦游似的走,把家里人都
得糊里糊涂的,都如梦游似的跟他走。走到门前,金珍猛然转过
来,咚地一声跪在地上,对着两位老人没有犹豫地磕了一个响
,带泪地喊一声:“娘——我走了,我走到天涯海角,都是你们的儿…”这是1956年6月11日凌晨五
多钟,就是从这一刻起,几乎像一棵树又像一个传说一样在N大学校园里既沉静又喧嚣地度过十余年的数学天才金珍,即将踏上神秘的不归路。临行前,他向两位老人要求把自己改名叫容金珍,他以一个新的名字甚至是新的
份与亲人们作别,从而使原本已带泪的离别变得更加泪
满面,好像离别的双方都预先知
这次离别的不同寻常。可以不夸张地说,从那之后,没有人知
金珍去了哪里,他随着吉普车消失在黎明的黑暗中,有如是被一只大鸟带走,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消失了。
觉是这个新生的名字(或
份)是一
黑
的屏障,一经拥有便把他的过去和以后彻底隔开了,也把他和现实世界彻底隔开了。以后,人们只知
他呆在某一个地方,这地方的通信地址是——本市36号信箱。仿佛很近,就在
边。可实际上无人知晓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容先生访谈实录】我曾问过几个在邮局工作的学生,本市36号信箱是个什么单位、在哪里,得到的答复都是不知
,好像这是地球以外的一个地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地方就在本市,但当我们收到珍弟第一封来信时,信在路上走的时间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东西。他去的地方可能很远,甚至可能在很远的地方的地底下。他第一封信是走后第三天写的,我们是在第12天收到的,信封上没有寄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一栏里是
主席的一句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
主席的亲笔手迹,印成红
。最特别的是,信封上没有始发邮局的邮戳,只有接收局的邮戳。以后,每次来信都这样,同样的信封,同样的没有始发邮戳,邮路时间也差不多,都在八九天左右。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主席的诗句被换成当时最
行的一首歌名:大海航行靠舵手,但其他都还一样。什么叫国家机密?从珍弟神秘怪诞的来信中,我多少知
了一
。是珍弟走的当年冬天,12月份,有天晚上,外面刮着大风,天气骤然降温,吃饭的时候,父亲突然觉得有
痛,都以为是着凉引起的,所以他吃了几片阿司匹林后,便早早上楼去休息了。没几个小时,等母亲上床去休息时,发现父亲
上还是
乎的,但人已没了气息。父亲就这样去世了,好像睡前吃的几片药是毒药,好像父亲知
没有珍弟他的课题研究注定要
产,所以就
净利索地结束了自己。当然,事实不是这样的,是脑溢血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喊不喊珍弟回来,开始我们有些犹豫,主要是想他才走不久,单位又那么神秘重要,又那么远——我当时已笃定珍弟没在本市。但母亲最后还是决定喊,母亲说:既然他姓容,喊我是娘,他就是我们的儿
,父亲去世当然要喊他回来。就这样,我们给珍弟拍去电报,通知他回来参加葬礼。但来的却是一个陌生人,他代表容金珍给父亲敬献了
圈。
圈很大,是葬礼上所有
圈中的最大一个,但我们还是
觉不到安
,甚至还有些忧伤。说真的,以我们对珍弟的了解,只要他能回来是一定会回来的,他是个非常认死理的人,认定的事他会采取任何方法去
,不会前怕狼后怕虎的。他不回来,我们当然想法很多,不知为什么,也许是来人说的有些话太隐晦,什么以后家里有啥事金珍回来的可能
都很小;什么他们都是容金珍亲密无间的兄弟,他们来就代表容金珍来;什么这个他无法回答我们,那个他不能说的,等等。这些话我听着想着,有时候我会突然怀疑珍弟已经
事了,死了。尤其是看他以后的来信越来越少又短,而且一年年都是这样,老是见信见不到人,我真的越来越怀疑珍弟已不在人世。在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的神秘又秘密的机构里,生命也许是最容易伟大的,但也是最容易光荣的,而给死者亲属制造人死犹在的假象,可以说就是我们
现光荣常用的一
方式,是光荣的一
分。总之,随着珍弟一年年的不回来,看不到他人,听不到他声,光凭几封信,我对他能不能安然回来已经越来越没信心了。然后是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跟着是埋在我个人命运里几十年的一枚炸弹也爆发了。一张大字报揭发我,说我一直在苦恋那个人(容先生前男友),因此各
大胆离奇的设想、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