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捏筷子搅拌,和一般人家和面差不多)。和出来的面不要太干,也不能太湿,恰好和成豌豆粒般大小的颗粒就行了。它们喜欢吃这个。而它们中午晚上的待遇则是青草。草都是上一天下午等露水干尽后从小麦地或者豌豆地里打来的。主要是一些浆汁藤草。晚上和中午一样。所以,后两顿它们看我的眼神和早晨明显一样。早晨眼睛是清澈的,而中午的有点浑浊,像小溪里扔进一颗石头。不到一个月,我记得那时刚开学不久,它们都长成了大兔子,最重的有四斤多,轻一点的也有三斤七八两,最小的那只刚好三斤,秤杆还翘的不是很高。这时候出事了点小事,也许以后我再没养过兔子也与下边的叙述有关。
逃跑只是为了再次被囚禁:“回到北京”一可看做是回到母体,二可解做主动请求被再次囚禁:回归等同于囚禁之悖论跟花小狸小说《走出梨花落》里传达出的声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梨花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难解的咒”梨花落的禁忌,在孩子那里相反地却蛊惑着她们靠近禁忌,而不是远离。当离禁忌越近,冲破禁忌的可能就越大,同时你被禁忌所伤害的可能性也在同等增加。
当窥视到生活的真实(窥视到母亲跟人偷情,父亲被人陷害),她不但没去阻止事情的恶化,反而扮演起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我们可以说这是年少的懵懂,但是更应认为这是恶作剧使然)她扮演起了母亲的情人的情人的角色,报复了母亲,将自己抛进了欲望和情感的旋涡中,从仇恨和围剿的罅隙里逃跑了出来,然而事实上,经过数日的艰辛跋涉,他们俩抬眼望去,看到的依然是梨花落纷纷扬扬的梨花。
《走出梨花落》这个标题乍看上去是简单的谓宾句,而细读小说,你会发现,句子背后还传达出了强烈的叛逆、逃跑和冲破樊篱的意味。渐渐地,因果轮回、乱伦、神秘等等比较概念化的元素在小说里接踵苏醒和繁衍起来,我不知道这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其次,在小说结构上,《走出梨花落》在该书里最独具特色和个性,旋涡状,使人眩晕,使人想到曾风靡一时的孤独的村庄。
后来,我的兔子都遭遇了不幸:
长大后的兔子有点精力过剩,它们的儿童多动症发生在青年时九九藏书期,也不知道是不是青春期的骚动。它们吃光它们的青草(不能随它们吃,要不然它们会拉肚子),就开始啃笼子。笼子是三指宽的竹条钉做的。不到几日,宽宽的竹条全变成了筷子。到这个时候(它们真的很聪明),停止了疯狂的进食活动,跳出笼子。有的兔子跳到柴屋里,在柴禾之间打洞,洞一个接一个地被它们挖成,一个连一个,形成网络;有的跳进卧室,在床底下打洞,在墙脚跟上凿出一块块窟窿;幸运的是没有上我的床的;剩下的是一帮懒家伙,它们跑到晒坝里,倒在地上,让阳春三月懒洋洋的阳光,照射自己身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狗也在那里晒太阳,杀手和弱小都有了,于是就产生了屠杀。起初,狗不知道兔子是好惹的,对兔子不停蠕动的三瓣嘴儿敬而远之,后来,它渐渐的靠近兔子,伸出爪子摸它们的鼻子,玩它们的尾巴,触它们的耳朵,它们的耳朵怪好看,长长的,透明的耳朵因为阳光照射的缘故变成略带红色的玩意,里边树桠状的血管清晰可见。再后来,狗就按住了兔子的腰。兔子尖叫起来,一些兔子逃回去,一些则遭了殃。发展到后来,狗居然跳进笼子把兔子全赶出来,在屋子里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一笼兔子衰竭和灭亡比它们的兴旺还快。狗咬死了三只兔子。给我狠狠揍一顿后,它不再咬它们。而是跳进笼子把兔子全赶出来,在屋子里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游戏过程中累死了两只,一只兔子因为跑不过狗,一头扎在墙上,索性来了个自杀。后来仅剩的一只兔子因为孤独绝食而死。绝食的具体原因不大清楚。那是一笼衰竭和灭亡比兴旺还快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