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节(2/3)

校文艺队到,各公社、各工厂,林场、农场、五七校。农忙假,各班下生产队活,秧或割稻,文艺队集中在礼堂里,白天排练,晚上演。整座校园空而静,教室没有人,场也没有人,唯有这二十几人,在空的校园里,且歌且舞。

半化妆,五发。我们在礼堂的楼台上,先往脸上抹一层凡士林,再抹一层的彩底,扑上腮红,又用粉定妆,那粉扑跟扑粉的一样,到脸上的。好了,画影和眉,用一支细细扁扁的笔,沾上油彩,先用红,再用一,画成的眉又弯又长,上的影是锐利的,犹如一小小的长矛,整个眉看上去极不真实的,既像古装戏里的旦角,又像别的什么。但我们觉得很好看呢。又画上线,在改变了形状的嘴上涂上朱红,这样就更好看了,眉目分明,腮圆红,在灯光下更显柔和好,连我们自己都有认不了呢。我们对镜顾盼,左看右看。楼台上没有灯,光线有些暗,我们靠在栏杆上,还是有暗,一抬,天已经灰了。乐队的男生陆续装车,他们拎着手风琴二胡,拎到停在校门的大卡车上,乐谱架,服装,,码得结结实实的,用绳固定好。

它是艺术吗?不知。我们认为它就是艺术。

我们化着重的妆,接上了长辫,里面还穿着鲜亮的演服,这样的一车人装在卡车厢里,颇像大木箱里养的一箱草,奇里古怪,煞是好看。

这四个丫环中有一个就是我。我还会有两个舞蹈节目,群舞,或者是藏族姑娘,或者是为前线士兵纳鞋底的村妇,大红枣儿送亲人,丰收舞或秧舞。我这些舞蹈,它们健康而快,,明朗,我们的舞姿和灯光为一,红妆、红衣、手中的篮或鞋底,在某一个夜晚,在某一舞台。我们脱离了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飞升到了这个舞台上。举目都是黑沉沉的,唯有舞台明亮如仙境。仙境早已下凡,它就是遍布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舞台,大大小小,虚幻而短暂,俗艳、生、别扭,而又生机有力。

豆腐社和红旗旅社,时不时地有人来看,这两就在学校的斜对面。有一次,李玉琪站在豆腐社门,大卡车一开动,她就冲我们一车人喊:预祝你们演成功!这使我大为意外。这样有平的话本应由校领导说的,李玉琪,她在我们班什么都不是,从来不是班,连小组长都没过,而且她也不在县委大院长大,不过是豆腐社的孩,她却冲着一车文艺队说了如此有气派的话,真让人不得不另看待。

们光的手臂被化妆颜料画了一伤痕,但她们怒目而视,然后张大梅就从土牢里逃跑了。第一幕开始是黑沉沉的椰林,吴清华一番独舞,旋转、跃,倒踢金冠,但她又被南霸天的狗抓到了。南霸天场,他后跟着四个丫环,穿着淡绿的宽绿的大襟无袖背心。吴清华遭受毒打,众丫环受状,南霸天走了,丫环们对躺在地上的吴清华依依不舍的动作,她们在台上只停留几分钟,地位微弱。

如此奢侈,又如此无辜。

再也没有比坐上大卡车更威风的了,七十年代的南镇没有别的车,医院里的救护车、车站的长途客车、偶尔停在县委门的吉普车,这些不算,它们跟我们没有关系,它们是南镇的大熊猫,是用来观赏的。唯有大卡车,是我们最切的运输工,它与我们肌肤相亲。解放牌厚重,东风牌轻灵,是一对兄弟,各有优。我们对解放牌更熟一,它停在校门,就像我们的兄长。我们七手八脚四面攀爬,很不好上,颇有难度,但我们已经轻车熟路,脚蹬大胎,双手抓挡板,一使劲就上去了,活像一群国民党逃兵。

我们站在卡车里,敞着篷,大声唱歌,大声说笑,总之是兴奋的。豆腐社、红旗旅社,大园、医院宿舍、门诊、太平间、留医、妇产科,它们纷纷扬扬,向后退去,上,前面就是大片稻田了。那都是我们小学的时候拾过稻穗的,田中间有一井,田那边有一棵龙树。农机厂简陋的大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