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节(2/2)

如果我是赵细兰,我会觉得一九七五年是我最辉煌的日么?她给我写信,是把我看成是她最珍贵日的见证人么?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奇怪,赵细兰也是奇怪的。她又镇定地排练了,好像从来没有哭过,也没说过她决不演。她细细的声音说着台词:爹,不是你的亲—爹;,也不是你的亲—。安凤扑到她的怀里,然后两人共同举起信号灯。就到演的日了,各班找自己的服装,各班自己化妆。赵细兰自己找来了灰布的大襟衫,还有,还有鞋。我给她化妆,她仰着脸,呼的气息到达我脸上的绒,有一。她的脸上没有绒,细而光,我在那上抹上底,手指碰在她的肤上,有一异样,她脸上隐隐一颤,随即不动了。她闭着睛,微张着嘴,很享受的样。我给她画眉,画线,上,又要她睁,又要她闭,再又张嘴,又闭嘴。也都一概享受。她不说话,很安静,但睛里放光。天黑了,灯早就亮了,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班是第八个节目,我们抓时间又排了一次,然后,我站在幕侧,手心汗,他们三人则一咬牙场了。

说起境况,仍不好,下岗已有几年,又重新找了工作,蒋锦在一家仓库当保员,赵细兰又找到了一家粮店卖米。这是赵细兰一生中经常要碰到的职业,在我的记忆中,她永远都在卖米,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同地方卖米组成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天,我意外地收到赵细兰的信,中毕业后我们各自队,不通音讯已有五六年,但我收到了她的信,她用工整的字迹告诉我,她有工作了,是在南公社石窝的粮店里。石窝是离南镇最远的一个公社,山区,到南镇要坐半天的汽车。但赵细兰知足,喜悦,她把这件喜事告诉我。又过了几年,我回南镇,我到大兴街赵细兰家找她,她正好在,喜气洋洋,她说她刚刚从石窝调回县城,也在粮店工作。她那时已经不写信了,再后来,音讯全无。

谁也不知为什么。但她当着大家就哭了,我们问,怎么了?怎么了?她拼命摇,好像她自己也不知为什么会哭。既然哭了,她就决定不演了。我和丁服工作,但她说什么都不愿意了。换人已经来不及,改别的节目更来不及,丁服费尽脑,想了权宜之计,实在不行,到时就由安凤清唱一段《仇恨心要发芽》。离晚会还有三四天,我们完全放弃了希望,赵细兰忽然又愿意了。

我跟着她们从侧门走到后面的空地上,那里黑黢黢的没有灯,地上还积了雨,她们的自行车就停在那里,有孤零零的,还淋了雨。我伸手摸了摸赵细兰的车座,觉得像是自己多年前的自行车。多年前,它跟我肌肤相亲,风雨同舟。赵细兰开锁推车,她和蒋锦来到了大街上,沿着现在的时间,两人的影消失在路的那

那一年,一个孩上了舞台,平淡的生活中降落了一大块光斑。她把脸涂红,换上戏装,舞台的光照耀着,底下好几百双睛在看,赵细兰心里是喜的。一个人,如果她一辈在粮店卖米,但她中学时代曾经演过戏,她会认为,那是她值得珍藏的日。我就是这样想的。赵细兰细声细气的,并不适合演李,但她只能演李,演一个老人,光彩夺目的李铁梅是安凤来演。

赵细兰说,飘扬,你又找到我们了,三十年了呢。她们很晚才到,找了很久才找到这家偏僻的、新开的宾馆,又找放自行车的地方,说一会儿话,照了相,她们就要回去了,还要起早上班。我送她们下电梯,她们却客气,在大堂里又要告别,显得生分。

她很认真,也积极,尽力得像,但她忽然就哭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