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序言:《红楼梦》的金玉女儿论(2/2)

这几明龄官乃是黛玉分。而龄官的多病、宜嗔宜喜,亦酷肖黛玉。

除了十二钗的上下主仆各层不同代表人之外,另如四儿与五儿、张金哥与若玉、坠儿和良儿、宝珠与瑞珠等等边缘人,也莫不可以"金"、"玉"两派来划分:四儿是金,五儿便是玉;金哥是金,若玉便是玉;偷金的坠儿是金,偷玉的良儿便是玉;宝珠提升为"小姑娘",也就是"宝姑娘"了,瑞珠之"瑞"是玉字边,当然是玉派…

行文至香菱学诗一段,探曾隔窗笑唤:"菱姑娘,你闲闲罢。"后文小舍儿找香菱给夏金桂送帕时,也曾叫过她"菱姑娘"。

南人"龄"、"菱"、"林"不分,可见龄官与香菱之名,都是本着"林姑娘"之姓来的。

除了晴雯外,龄官与黛玉也极为酷似。王熙凤说过:"这个孩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来。"史湘云破:"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姓名,同样也是"玉"派的标志。

而掌握了这些基本方向与原则,我们便可以在满足选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不同标准的基础上,再借助金玉五大分类,来分别推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六对"金玉"了。

而尤三与柳湘莲一个夭逝、一个家的结局,也像透了宝玉同黛玉。

综上所述,"金"、"玉"两派的划分标准可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佩饰,二是名姓,三是相貌,四是品格,五是命运。

书中名中带"玉"的女,还有妙玉、小红,以及刘姥姥中的"若玉"(又作茗玉)。

而香菱的形象,据周瑞家的说是"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的品格儿",可见也是"兼"之人。而她既过宝钗的丫鬟,又拜了黛玉为师,连份也是兼的。

后来宝玉看见龄官画蔷,最初以为她要葬,东施效颦,便要叫她,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可卿字兼,是既像宝钗又像黛玉的,故而很难判断是"金"还是"玉"。然而回前诗中曾有"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的句,此乃化用"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之典。可见秦可卿在金玉之间更偏向"玉派"。

如此,惜便也以其情乖僻得玉派,正如探所说:"这是他的僻,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

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慧娘,文人墨客尊讳为"慧纹"的,也是孤傲世之人,亦可玉派。

黛玉在书中是个诗人的形象,其格特征是"孤自许,目无下尘";而妙玉更是"好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连其徒弟邢岫烟都因受其薰陶,"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一般;龄官虽贱为优伶,却傲,连贵妃娘娘的懿旨也敢违抗的。

再则,小厮兴儿曾说过:"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段和三姨不差什么。"这就又将尤三定格为"玉"派了。

尤三说过的:"咱们金玉一般的人。"明明白白地指妹也是一对金玉。而尤二的结局,正是死于吞金,这真可令人玩味远了。

可见这清孤傲的一派,都可谓"玉"女。

然而说"晴为黛影",则不单指情,还特指相貌。书中曾借王夫人之特意明一句"眉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可见甄别"玉"派份的第一标志是相貌神似。

除了上面三个人之外,还有两个在形象上亦与黛玉瓜葛的人,份就有些糊了。这就是正册的压卷秦可卿,和副册的开篇甄英莲。

后来宝玉了狱神庙,小红和茜雪曾去探望,而茜雪之雪,亦通"薛",和小红恰成一对"金玉"。

尤三的心上人是柳湘莲,但他为成见所误,害得三饮剑而死,"碎桃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里的"桃"、"玉山"都可暗黛玉,因其曾《桃行》。

小红原名林红玉,与黛玉只有一字之差。黛玉的前是绛珠仙草,绛即红;宝玉将自己的住起名"绛芸轩",而红玉的意中人正是贾芸;小红、贾芸两个是因拾帕而定情的,宝玉送给黛玉的,也是手帕。

和袭人都是金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