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hua落人亡两不知mdash;(2/5)

"地灵人杰",这个地方,自是姑苏了。

这个无账,到最后也没有揭晓,于是读者就和宝玉一样都装在闷葫芦里了。然而联系上下文看,很可能这个账和黛玉的活计有关,或是给什么大人备的礼吧。黛玉的手若不巧、活如不,又怎么会接受这样的派使呢?自然是除她之外,园中无人可托,所以才会连老太太也默许凤劳烦她了。

可惜的是,她们无法驾着棠木舫,将黛玉送回她的家乡去。

除却这些有名有姓的人之外,园中来自姑苏的还有驾驶棠木舫的苏州驾娘,可谓是书中地位最低贱的苏州女了,然而宝玉既说过"女人是的骨",那么舟的女,自然只能来自姑苏了。

又是自书香宦门,又是于书画,又是命薄早夭,这说的是慧娘,还是黛玉?

有些专家猜测是凤不识字,所以求黛玉帮自己些笔墨学问上的事。非也,通常的小事,凤手下有个彩明是识字的,专门用于名册签到之类的差使;事情再重大些,她或许会去烦贾琏、宝玉,甚至三姑娘探,但不至于找不理俗务的黛玉。这个表嫂能求到家中表小的,最多只是针线上的事,也只有针线事,才会当众毫不在意地说来,不以为忤。

然而冥冥中自有知,后来香菱拜了黛玉师父,学习作诗。连宝玉也:"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送茶给黛玉时也曾说过:"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可见凤是经常求黛玉事的。而无所不能的当家人王熙凤能求得着孤女林黛玉的事,想想实在有限,况且还要"打发人送来",九成是布料活计之类,总不见得会求黛玉帮忙写诗吧?

这个自苏州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且又能诗擅赋的姑娘,像不像是家的黛玉?

而在这一段之前,刚刚写王熙凤让宝玉帮忙记个账,"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怎么个写法?"凤:"你只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除了这几个闺秀之外,来自姑苏的女还有十二个女戏及她们的教习,自然也都是通音律、聪明灵秀的女了,而其中的龄官,更是眉儿像极了黛玉,并且也是柔弱、情乖僻自傲的,更可谓是沦落戏行的黛玉了。后来戏班解散,跟了黛玉的是藕官,曾经胆大包天、在园里烧纸祭药官的,可见也是痴情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

而十二钗中最后一个场的妙玉,无巧不巧,也是姑苏人。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报告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其实除了黛玉,书中写明籍贯姑苏的女不少,第一个就是香菱,家住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隔。这是全书现的第一个女,不但籍姑苏,而且连家门街巷也报得清楚,然而偏偏就是这个女孩,却因自幼被拐,连自己的家乡籍贯都记不清了,并不知自己是黛玉的同乡。也许,这正是让人可悲可叹之

会是谁呢?左不过老太太、王夫人、凤几个人,别的人也指使不着黛玉。

香菱是十二钗副册中第一个场的人,而黛玉是十二钗正册中第一个场的人。两人的世、经历、相貌,乃至情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可见,黛玉不但要自己的活计,有时还要负责园里其他人的裁剪,故而宝玉才会问:"这是谁叫裁的?"

2.香菱与黛玉的镜

先看这甄英莲的来历细述,乃在全书第一回故事发始之端:

宝玉来,只见地下一个丫熨斗,炕上两个丫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裁什么呢。宝玉走来笑:"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一会疼了。"黛玉并不理,只裁他的…宝钗也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妹妹越发能了,连裁剪都会了。"…宝玉便问丫们:"这是谁叫裁的?"林黛玉见问丫们,便说:"凭他谁叫我裁,也不二爷的事!"宝玉方说话,只见有人来回说:"外有人请…"

比妙玉更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姑苏女,还有一位暗的"针神"慧娘,乃是贾母至璎珞的旧主人,"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