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又是"因凤病了,李纨探
料理家务不得闲暇,接着过年过节,
来许多杂事,竟将诗社搁起。"(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
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接着,"只因李纨因时气冒;邢夫人又正害火
,迎
岫烟皆过去朝夕侍药;李婶之弟又接了李婶和李纹李绮家去住几日;宝玉又见袭人常常思母
悲,晴雯犹未大愈:因此诗社之日,皆未有人作兴,便空了几社。"(第五十三回)
如此算下来,从三十七回建社,到四十五回李纨来找凤要钱,这期间她自己还从没
过一分钱;那么当李纨要到钱之后呢?她把这笔钱用在经营诗社上了吗?
这一耽搁,转又到暮
,史湘云以柳絮为题,写了一首小令,拿与宝钗和黛玉同看。
——黛玉这个东,到底还是补上了。
完诗后,众人又放了一回风筝,便散了。
且看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大观园增添了宝琴、岫烟、李绮、李纹、香菱等新生力量,于是大家雅兴大作,准备好好地邀一满社:
湘云:"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李纨
:"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宝玉先
:"这话很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众人看
,"这雪未必晴,纵晴了,这一夜下的也够赏了。"李纨
:"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
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
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
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
二丫
病了不算,四丫
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
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
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
直到次年天,因黛玉写了一首《桃
行》,鼓起众人之兴,这才又打算振兴诗社。
虽然这一社因为恰值探的生日,未能起成。然而这里却透
一个信息:众人拿诗去稻香村与李纨看,李纨却并未再提自己
东、在稻香村办社的话,只是"称赏不已",结果又议定了以黛玉为社主——换言之,倘若这一社办得成,黛玉便是东
,仍然不关李纨的事。
黛玉看毕,笑:"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
:"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说的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
果
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
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
几个调来,写了绾在
上。
凤不是已经给了李纨五十两银
吗?而这里也写得很明白,办一社最多只要五六两银
(估计李纨还要扣下
儿),可见五十两银
,办十社也有余了,怎么隔不了几日,这会
又让大家凑起份
来?而李纨这个社长,到底什么时候
过哪怕一次真正的东
呢?
已至稻香村中,将诗与李纨看了,自不必说称赏不已。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
这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起社。仲秋夜赏月时,湘云说过:"可恨宝,姊妹天天说亲
,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
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
从湘云话中透,大家原意是要在仲秋起一社的,然而这社即使起得成,也自然是借
宝玉听了,忙梳洗了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
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见他来时,都笑说:"这会
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
时节,万
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笑
:"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
逢
,皆主生盛。况这首桃
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
社。"宝玉听着,
说:"很好。"且忙着要诗看。众人都又说:"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大家议定好起的。"说着,一齐起来,都往稻香村来…
东,薛宝钗赞助的螃蟹宴,仍然不
李纨一分钱,倒跟着白吃了一顿螃蟹,还赚了一个带着姑娘们起社
诗的
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