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笑,又帮着凤姐料理出入大小器皿以及收放赏礼事务,连夜里也不回宁国府去,就宿在园中李纨处。可见也是劳苦功高之人。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庚辰本有双行夹批:"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所谓'人各有当'也。"
这里明明白白给了尤氏一句定评:论"有德"比凤姐还高,且亦可谓"有才",只是输在不能劝谏丈夫、管束家人罢了,第七回焦大的醉骂可见一例。
论口齿,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一节,贾璜之妻为了侄儿金荣的事跑到宁府向尤氏告状,方问了一句:"今日怎么没见蓉大奶奶?"尤氏就说了一大车子的话,先说秦氏之病,自己对儿媳妇的看重与疼爱,又说起秦钟不懂事,"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他,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曲,也不该向他说才是。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且说明秦氏"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接着话风一转,忽然反问起金氏来:"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况且如今又没个好大夫,我想到他这病上,我心里倒象针扎似的。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大夫没有?"
此处尤氏絮絮叨叨,只说"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然而秦钟既来向姐姐告状,又怎会不说明白是谁欺负了自己?况且前回茗烟闹塾之际已经向宝玉明确地说明了金荣的身份:"他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秦钟一旁听得清楚,岂有不记在心里、告诉姐姐之故?
可见尤氏早就知道是"璜大奶奶的侄儿"欺侮了秦钟,再见了金氏怒气冲冲地来了,怎会不知道缘故?却故意不等她提起,自己先发制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车子话,让金氏"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
——这尤氏岂止不是"没了嘴子的葫芦",口才简直好得很呢!绝不逊色于凤姐,只不过不愿意针锋相对、辞言严厉,而更喜欢锋芒内敛、以退为进罢了。
然则,这样一个有才有德,而地位比凤姐犹高的宁府当家女主人,在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节中,却大败于熙凤,被揉搓得一点刚气儿也无,为何?
乃是因为输了一个"理"字。
正如凤姐儿所说:"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贾琏犯了这样的弥天大罪,贾珍、贾蓉两父子乃是助火之人,而尤氏既是男方的嫂子,又是女方的姐姐,自然也跟着担罪名儿的。
那凤姐无理还要搅三分的人,如今捏着满理在手,还有不尽情发挥的?因此进了宁府,一见了尤氏,便"照脸一口吐沫",啐骂了半日,"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并无别语"。
——可见,再好的口才,也大不过一个"理"字去。
也就是在这一回中,凤姐骂贾蓉的一习话侧面泄露了尤氏的身份:"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祖宗也不容,还敢来劝我!"
凤姐既然说贾蓉"死了的娘阴灵",可见尤氏并非贾蓉生母。而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尤氏向贾母的一番话也可作为辅证——因贾母催尤氏回家团圆去,尤氏笑道:"老祖宗说的我们太不堪了。我们虽然年轻,已经是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况且孝服未满,陪着老太太玩一夜还罢了,岂有自去团圆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