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1/7)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九章

杨百顺七十岁时想起来,他十九岁那年认识延津天主教牧师老詹,是件大事。认识老詹,他才来到县城;到了县城,他才结了婚。认识老詹之前,杨百顺在蒋家庄老蒋的染坊当学徒。杨百顺跟师傅老曾学杀猪时,见过老詹。老詹是意大利人,本名叫希门尼斯·歇尔·本斯普ma基,中国名字叫詹善仆,延津人叫他“老詹”老詹他叔就在中国传教,先在北平,后来去过福建,去过云南,去过西藏,五十六岁那年,从西藏回到内地,在河南开封落了脚,任开封天主教会会长。当时的开封教会,辖豫东豫北三十二县的天主教分会。老詹二十六岁那年,追随他叔来到中国,被开封教会分派到了延津。老詹的中国名字,就是他叔给起的。老詹来延津时,延津还无人信主,属开封教会的第三十三县。老詹来延津时二十六岁,高鼻梁,蓝yan睛,不会说中国话,转yan四十多年过去,老詹七十岁了,会说中国话,会说延津话,鼻子低了,yan睛也浑浊变黄了,背着手在街上走,从shen后看过去,步伐走势,和延津一个卖葱的老汉没有区别。老詹个tou比延津人高,一米九左右,说话之前先吭吭鼻子,但他并不适合传教。也许主的话他肚子里都有,但像杨百顺当年的私塾老师老汪一样,茶壶里煮饺子,有却倒不chu来。他跟老汪的区别是,老汪倒不chu孔子的话就跟学生急,老詹说不chu主的旨意既不跟人急,也不跟自己急,说着说着luan了,或断了,鼻子吭吭一阵,再从tou说起。一段话从tou说几趟,主早让他说成了另外一个人。

四十多年前,老詹来延津传教时,老詹他叔还在开封天主教会当会长。延津是盐碱地,十年有九年闹灾荒,不是旱了,就是涝了,全县三十几万人,天天能吃饱饭的,仅有一万多人。延津人瘦,源tou就在这里,吃饭吃个五成,就放下了筷子。主可怜见,他叔也是对侄子寄予厚望,便拨款在县城北街修了一座天主教堂。本yu修个小教堂,开封天主教会拨款买的砖瓦木料,够建两面十六扇窗hu的房子,能容百十来人。老詹虽不适合传教,但适合盖房子,老詹他舅在意大利是个泥瓦匠,老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耳濡目染,cu通建筑;砖瓦还是那些砖瓦,木料还是那些木料,但他把青砖用在了房子的西、北两面,东、南两面改为土墙;屋ding背yin面用瓦,朝yang一面苫草席和笆。木料不够,他自己又在延津买了二十多棵榆树,解成板子。十六扇窗hu的房屋材料,让他盖成了三十二扇窗hu的教堂。教堂盖起来,能容三百来人。四十多年过去,除了连下十天雨房子会漏,九天之内,教堂里的地都是干的。但能容三百来人的教堂,四十多年来,在延津基本空着。因老詹在延津传教四十多年,延津的天主教徒只有八个人。前年延津新来一个县长叫小韩,要办“延津新学”没有学堂,把老詹从教堂赶chu来,天主教堂成了小韩的学堂,除了老詹跟现任的开封天主教会会长老雷有矛盾,有教义之争,不好告状,还和老詹在延津信徒不多有关。如天主教在延津人多势众,小韩哪里敢招惹老詹?虽然延津的天主教徒只有八个,但老詹并没有气馁,七十岁的人了,还一年四季,风里雨里,满延津跑着。杨百顺跟师傅老曾学杀猪时,有时会碰到下乡传教的老詹。杀猪者,传教者,不约而同到一个村庄去,就碰到了一起。这边杀完猪,那边传完教,双方共同在村tou柳树下歇脚。杨百顺的师傅老曾chou旱烟,老詹也chou旱烟,两人chou着烟,老詹便动员老曾信主。老曾梆梆地磕着烟袋:“跟他一袋烟的jiao情都没有,为啥信他呢?”

老詹吭吭着鼻子:

“信了他,你就知dao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老曾:

“我本来就知dao呀,我是一杀猪的,从曾家庄来,到各村去杀猪。”

老詹脸憋得通红,摇tou叹息:

“话不是这么说。”

想想又点tou:

“其实你说得也对。”

好像不是他要说服老曾,而是老曾说服了他。接着半晌不说话,与老曾干坐着。突然又说:“你总不能说,你心里没忧愁。”

这话倒撞到了老曾心坎上。当时老曾正犯愁自个儿续弦不续弦,与两个儿子谁先谁后的事,便说:“那倒是,凡人都有难chu1。”

老詹拍着ba掌:

“有忧愁不找主,你找谁呢?”

老曾:

“主能帮我zuo甚哩?”

老詹:

“主ma上让你知dao,你是个罪人。”

老曾立ma急了:

“这叫啥话?面都没见过,咋知dao错就在我哩?”

话不投机,两人又干坐着。老詹突然又说:“主他爹也是个手艺人,是个木匠。”

老曾不耐烦地说:

“隔行如隔山,我不信木匠他儿。”

老詹与老曾说话时,杨百顺对老詹没怎么在意,倒是对老詹的徒弟小赵有些羡慕。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