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我的《右手能的事情有很多》这个小说里包
了某
情结。在我看来,一个人都会有着或清楚或隐约的情结。严重的恋父恋母情结,迷恋一座城市,迷恋一个
件,迷恋一
情绪,在我看来都是情结的一
。情结是迷人的东西,是因为当一个人陷
完全沉溺并且不断追逐的状态的时候,总是会表现
一
义无反顾的样
,力量的
大是惊人的。情结本
对我来说有一个好
是可以很顺利地让一个故事从开
写到结尾。我的《红鞋》里也包
了一
情结—我心目中的红鞋应该是什么样
的,我要把它写
来。其实情结在心理学上是一
病态,病态我觉得就是“过”是一
追求极致的极端的状态。
张悦然:可以这么说,当我写小说的时候,我写着写着就会觉得人飞起来了。我非常喜
这
从主动到被动的状态,比如你本来写两个人很相
,但是后来你发现这两个人
本不可能这么相
,这个时候你就只能服从故事的需要。我写小说刚开始可能都会没有想过结尾,但是到中段的时候结尾就
来了。
我偏好于一定要讲故事,而不太喜那
非常炫技的东西。《吉诺的
》是我觉得写得比较顺利的,好的故事让你觉得写下去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而有的时候我的小说又不是由情节而是由情绪推动的。比如小白骨
的故事,其实它的内
和《海的女儿》实质上是一样的,而《葵
》可能更加典型。但是它们特殊的背景和环境就会让它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宿
城的鬼事》来源于我从《山海经》上看来的一个故事,有一
类似续写和扩写的意思。你会发现以前的一些短促的故事有很多的闪光
,那
突然戳你一下的
觉。
七月人: “发现一个闪光,然后非常自然的写下去”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写大
分小说时的动机和状态?
此外我的小说里常常现
回的概念。的确如此,我相信它的存在。这
回可能不是确切的报应或者报答,很多时候,我更愿意把它解释成一
不确定的响应,就像你对着一面
大的墙喊了一声,可是回音
从墙的哪个
位发
,你是无从知
的,它
确地又是在哪个时间抵达,我们也无法得知
我想大概由于一件发生在我童年的不便尽述的事,我从此就有这样一右手的情结。当然,我不像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李渔,我对右手是抱着一
欣赏的态度,不远不近,还是十分理智的。但是写在小说里,我就更偏
一
“过”的状态了。偏执的、疯狂的、奔着一个方向就一
冲过去,那是多么奇妙的事。所以我给了主人公李渔一个契机,让他在童年里就和右手的情结纠缠上,然后从此他的生活都将
围绕着他的这个情结展开。当然这也
现了我的另外一个格外关心的话题,就是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古今中外的很多小说里,作者都表达了这样的影响,我记得许多次地读到类似“那件事把他的一生都改变了”这样的话。这是一句非常伤
的话,非常伤
,那
无法挣脱的宿命
令人绝望和无奈。于是我也在我的小说里表现了对这个话题的关注。有所不同的是,也许由于我还十分年轻,这
童年对于一生的影响,我还不能十分透彻地看清它的全貌,所以这更像是一
探讨,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我20岁的观
。它以后一定还会变,但是好在我已经有了这篇小说来记录我这个时候的看法,使我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总可以拿
来温习。
七月人:那么那篇《右手能的事情有很多》呢?你凭借它获得了《上海文学》 文学新人奖的二等奖。
比较极端是因为我觉得这样会导致一震撼力,我是指大喜大悲的那
震撼,不是那
内心的微妙的震撼。有的时候你在写一个内心非常丰富的人的时候会觉得非常胆怯。可能一个小说你需要想很多年,对于整个故事非常熟悉,了然于
的那
,但是可能不适合发现一个闪光
然后非常自然的写下去的那
小说。我觉得前者肯定难度要更
,但是后者也非常有意思。
《小染》源自一彩对我的启发,那是我以前看到的一个MTV,有一个女孩儿手上有血,想要往嘴上抹,但是
引我的不是这个动作,而是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