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一十四节恢复的凉州(2/3)

六七万青壮不算多,起码和富饶的冀州、幽州等地比起来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本翻不起什么浪费,可这六七万青壮若放回凉州,那引起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十五万!初步裁军之后,原本庞大的西凉军系只剩下十五万的数量,而这十五万西凉铁骑中,以刘泰的想法还是要继续裁剪半数或者更多,毕竟西凉民间的青壮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以西凉的能力,能蓄养的兵最多只能在五万左右,那些个动辄几十万的征兵,完全是空了民间的青壮,这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在北疆发生的。

成为俘虏的西凉士卒并没有得到什么区别待遇,当时为主将的张颌,虽然很恼火西凉士卒的暴行,可毕竟法不责众,只是象征姓的惩罚了有限的几位西凉战将,随后就将西凉士卒押送到了河东,由河东负责看押,河东当时已是北疆的领土,安全以及防备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四面为敌的董卓也没有兵力袭扰河东,所以说河东是最好的俘虏安置地。

从字面上看阵亡的数量不多,而以北疆发展了十多年的医疗技术,想要初步挽回他们的姓命,恢复简单的行动力,成功率还是在九成之上的。(不要想,虽然恢复了行动力,可随后还是会现各各样的原因死亡,毕竟即使现代,那些个受重伤,从医院来后,也会因各染而死亡呢)减去三万明显阵亡的,也就是说余下的还有二十二万,而二十二万中有七万受伤的士卒是必须退役的,当然,如果其中有什么锐人,或者武艺的将领可以留守。

理西凉俘虏问题上,刘泰可以说破例给了很多很多好,为的就是使得这些曾经董卓麾下的侩手,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战,凉州可以说已经是十室九空,大分郡县人少的可怜,青壮更是稀有动

总数约为二十五六万左右的西凉铁骑(韩加辅和西凉原有的地方驻军),战时死伤约十万人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在永安得瘟疫而死的,剩下的七万人大分都是轻伤以及重伤。

以北疆谋士集团的智慧,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个因素?而且还台了很多方案解决!其实当时实际下方的西凉士卒不止区区六七万之数,而是整整十七万!要知,当初与天赐军战的可不仅仅是辅的十万大军,还有腾和韩遂的队呢。

半年前,天赐军西征凉州,辅统帅十多万大军北上援助腾,可随后被困永安,即使辅本人也被瘟疫折磨而死,大军损失极为惨重,可以说本没有了抵抗的力量,援助腾自然也就成了虚言,而这些毫无抵抗之力的西凉士卒也就成了天赐军的俘虏。

众所周知,一个地域青壮稀少就会使得劳动力大大减弱,而凉州本就是贫瘠之地,民风彪悍,大分郡县的青州都被当地军阀士卒征而走,致使土地无人耕,百姓民不聊生。

二十二万西凉铁骑,包括受伤士卒在内,裁军后实际留下的兵

赐军俘虏的西凉士卒,如今大分都已经过上了好曰,起码不会再受那饥寒迫之苦。

腾投降之后,理俘虏的问题也就走上了台面,其实在西凉士卒方面,刘泰并没有过多犹豫,更没有去想西凉士卒跟随董卓多年犯下的罪行,刘泰明白,为卒者,没有任何人权可言,将领要其如何就如何,很多罪行不应该怪在他们上,如今北疆既然已经为其脱离了董卓的掌,怎又能以歧视的行为对待这些西凉士卒?

本就缺少粮的凉州如何能经得起长久如此?短短数年时间,原本就贫苦的凉州,如今更是惨不忍地,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鸣,这可不是意境,而是凉州实打实的写照啊。

众所周知,汉末时代那些个军阀的士卒们并没有什么良好的训练,大分都是抓丁伍,上一把刀枪,一匹战,那就是“锐”的西凉铁骑了,可北疆统治了西凉之后,自然就不会再允许这情况的延续,而那些个“锐骑兵”也不了北疆将领的法,如此一来,裁军无可避免的发生了,不过此次裁军的对象不是天赐军,而是西凉队。

试想,一个青壮能十亩地,六七万青壮就讷甘耕六七十万亩土地,而每亩地的产量如果在没有任何天灾的情况下就算它个一百斤,一年就有六千万斤粮,这是多么恐怖的数量?(不要联想,这只是大致计算,不与当时实际情况接轨)刘泰的想法是好的,可随后的问题又来了,这六七万士卒可不是普通的平老百姓啊,而是董卓麾下烧伤抢掠无恶不作的西凉铁骑啊,如果轻易将这些人放回西凉,那么将会引起多么恐怖的后果?到时候怕是不会给西凉带去好转,而是给西凉带去灾难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