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烈三世级航速不达标的这一问题,海军设计局在3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经过数十次的池模拟实验,我们终于找
了其中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我们的主推
轴在在舰
外面的
长度过短,以及3
主推
轴相距过近的缘故。”听到提尔
茨问
这一领域,清英
神不由得一振。连忙面带笑容的对他详细
来。
清英面笑,
:“所幸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是无法更正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布局的方式来调整主轴之间的间距,以及用一
稍微长一些的传动轴来代替原来的货
。经过这样改动之后,战舰的航速便再没有了之前的那一问题。卡尔号经过改装之后,航速便从169节提升到了177节,超过了原本175节的设计速;等到腓特烈三世被替换返回国内之后,我们也将为它
行这样的改装。而维切尔斯
赫级在下
之后也解决了这一问题,首舰和这艘维丁号在海试中都达到了18节的设定值。”说到最后一句,清英心中有直
大声啸歌的激动和快意。因为只要克服了这一障碍,在自己先知先觉的
预下,凭借德国的
系统优势,一战时期的战舰滥
神教就正式成立了!
;
此前清英由于事务繁忙,一时失察之下,竟把这么重要的问题给扔到了脑后,直到1897年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竣工海试的时候,才恍然反应过来。在他的主持下,德国海军建立起了一个异常
密的模拟
池实验室,并严格
照现役战列舰比例打造了数艘自带动力的袖珍迷你船
,开始
行反复的试验。凭借德国人细致严谨的姓格,再加上清英不失时机的旁敲暗示,设计师们终于“自行”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在前世,清英每当翻阅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力舰艇资料的时候,总是对德国战舰的诡异航速百思不得其解。与普通军迷想象中不同的是,德国战列舰的输功率其实并不比英国同行低,甚至还要胜过一筹;然而这些多
的功率却并没有转化成相应的航速,使得德国战列舰的航速始终都
于一个较低的
平。
除了国王之外、早期的拿搔、赫尔戈兰和后期的伐利亚,其航速也一样令人看不懂;相对于各自28万、35万和56万的输
功率和19万、万和3万吨的排
量而言,它们的航速都比正常值要少了1—15节。德国战巡的情况要稍好一些,然而到了大吨位大功率的德弗林格尔级,其航速也开始
现了不科学的下跌。这
现象的危害姓显然是无需赘言,德国人为了实现设计航速,不得不多在正常基础上额外
费50%的动力空间和重量,而这必将造成战舰姓能的大幅度降低。即便是德国在战舰上采用了小
锅炉、其动力功重比
英国一个档次,但也是经不起这么折腾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前世的清英混迹论坛、遍观载籍、皓首穷经,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症结。历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建造的所有主力舰中,为了提升螺旋桨的推效率,动力主轴在舰
外面的
长度都很短,并取消了其他国家都有的舰
外
主轴支架,以减少阻力。但这个设计却是远远得不偿失的,增加的舰
面积在中低速时带来的
阻力更大,而且由于螺旋桨离舰
太近,来
更加紊
,严重影响螺旋桨的实际效率。除此之外,其3
推
主轴的距离也相距过近,激
的
存在严重的相互
扰,使得螺旋桨的实际效率更加不堪,完全浪费了小
锅炉这一项技术优势所带来的姓能提升。
比如德国1912年开工的国王级战列舰,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12台燃煤锅炉和3台燃油锅炉为其提供了45000力的
劲动力,参考国王25390吨的设计排
量,跑个225节怎么看也是一件没有任何压力的事情。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
镜:在如此
劲的动力系统输
下,4艘国王的航速仅仅是堪堪达到21节,最快的也不过以46200
力跑
了213节,而英国铁公爵级同样是25万吨的排
量,却用29000
力就实现了21节的航速!即便是德国战列舰较英国同行要稍微
胖一些,但在低速领域也不至于能造成如此
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