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1章重生之第二帝国兵改革(2/2)

———————

们也不适合大量现在一线的战斗队当中。不过,骑兵的裁撤却是极为困难。目前骑兵仍是德国陆军当中的主要军,规模相当庞大,更有无数的容克军官服役其中;除此之外,骑兵作为一个拥有光荣历史的传统军,是普鲁士和整个德意志的荣耀象征,基于这个缘故,在其中服役的军官几乎都是姓氏之前加了“冯”字的容克贵族。如果清英大力裁剪骑兵规模的话,将会得罪一大群原本忠于王室的贵族军官,这无疑于是自断臂膀的不智举动!

在这情况下,清英只能另寻路,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对骑兵实施机械化的改革。如果能以坦克、装甲车和托化队来代替骑兵队当中的匹,那么不仅可以保留下目前骑兵的现有编制,更能够极大幅度的提升他们的战斗力,让这支队真正成为承载普鲁士武力和光荣的军中锐。如此以来,则能在不破坏现有系的情况下兼顾提升战斗力,而那些忠于王室的贵族军官们也会因荣誉的实至名归而更加对霍亨索殊死效命。

此番乘坐齐柏林飞艇升空游览的过程中,清英注意到德国农庄田间地的工作仍旧是全依赖人工和畜力,几乎没有见到任何的动力机械。作为发明了内燃机、并由电气通讯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狼的国度,如此寒酸的农业劳作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在清英的记忆里,国在1年前便现了第一辆真正现代意义的拖拉机,为农业耕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坦克这东西正是在拖拉机的基础上改发展而来的!

当清英向威廉提发展拖拉机的意见的时候,威廉虽然对他的奇怪举动略诧异,不过仍是非常快的同意了清英的这一要求。由于拖拉机的引急剧提升了田间的劳作效率,使得从事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大幅减少;被机械所替代的剩余劳动力涌城市,这正好和目前德国大力推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大量纳农村人的国策不谋而合。在整个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间劳动力的涌不仅不会成为拖累当地社会的累赘,反而会为急需雇佣工人的资本家提供创造财富的剥削机会。大分菲律宾的民吞并和螨清市场的开辟,使得德国国内的过剩商品有了足够胃的倾销基地;当资本家们的积极姓因实实在在的利益而被调动起来之后,大规模雇工行批量生产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和平时期,生产拖拉机的工厂可以建造这用于发展民间农业,并在机械动力领域为坦克储备相应的技术,毕竟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相通之。而一旦爆发战争,生产拖拉机的工厂线在稍作改动之后就可以量产坦克。经过之前长年累月的拖拉机技术储备,军所研发来的坦克定然会比一战时英国仓促投产的克i型来得优秀。原始的坦克由于装甲防御不,其仅能抵御弹的防护难以在各型火炮密集遍布的西线行什么突破,然而在广袤的东线战场,却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让它在对俄国人的战斗中发挥作用。

这一策略的唯一弊端,就是德国对石油的依赖将远胜历史。因为无论是田间耕作的拖拉机,还是战场上前突破的坦克,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只能以石油产品为动力;而整个德国几乎都不产石油,只得仰仗从国外。不过在这一位面,德国的石油来源已经有了一定的保证。目前德国正大力拉拢的奥斯曼帝国算得上是一个石油输国,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德国燃油不足的问题,而清英在战前大量囤积的石油也足以让这个国家持不短的时间。只要德奥两国在此期间于东线发力,从速占领罗尼亚,那么石油问题就可以得到完的解决。

在从国整拖拉机,并于国内选址建设工厂的同时,为了让土地合并成较大的规模以便于机械运作,德国政斧还台了鼓励耕地买卖租赁的相关法令。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吐着青烟并隆隆嘶鸣的铁甲机械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原本的人力,在广阔的沃野上耕作前行。规模化的集中生产还将提升农作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战争爆发后德国国内的粮不能自给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