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过秦论贾谊(8/10)

全文4段,前3段描写,详尽地描绘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美人珍宝之多和“秦爱纷奢”之状,末段发出感叹,总结秦灭亡的教训。两文都是前叙后论,篇末明旨。

 第四,都用铺排渲染。

 《过秦论》虽是政论,但贾谊首先是一个汉赋大家,因而多用写赋手法“铺张扬厉”如叙秦孝公之雄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叙九国之师攻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之徒通其意,吴起…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始皇“威振四海”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大段铺排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阿房宫赋》更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极写楼阁密而奇;“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极写宫女多而美;“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极写秦王生活奢而糜。铺排渲染之中溢出文章之“主意”

 第五,语言整齐峻拔。

 《过秦论》多用骈偶,工整雄峻。如首段末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以下“内”“外”对应,一气呵成;第2段首句“蒙故业,因遗策”以下“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并举,气吞九州。《阿房宫赋》首句即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钱钟书说它“发唱惊挺,操调险急”(《管锥编》),像“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样的四字句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此外,两文都使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既形象,又生动,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主要内容】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写作特色】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字词整理(上篇)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通 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通 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 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