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2/3)



 孟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厩有,民有饥,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所说:“民之憔悴于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在此并见到梁惠王的儿,也就是梁襄王。孟与梁襄王的应对,既鲜明地表明了他的观,又表现超的谈话艺术。

赏析

 《孟见梁襄王》赏析(徐应佩、周溶泉)

 “‘谁会归附他呢?’

善辩 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好辩。”孟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对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而择言。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个国君不像个国君的样,就是接近了他,也看不什么威严。孟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佳,



le">译文 孟见梁襄王,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我对他说:‘不喜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本文特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往低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见了我后)突然问:‘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清代刘熙载说:“孟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我们读《孟见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证。这一章选自《孟·梁惠王上》,以孟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的一贯思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