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弟子规》之类,赵先生眉头皱了又一松。
“《诗经》呢?”他如此问着。
“读了一半。”黛玉清清脆脆地答着,一点儿也不怯场。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于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何解?”赵先生摸了摸胡子。
“人要有亲朋好友,亲友来了要以丰盛的酒肴热情款待。”黛玉三两句说完,眨了眨眼睛又补充了一句:“就像父亲对先生这般。”
“哈哈!”赵先生抚掌大笑“注解妙矣!”又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何解?”
“郑玄曰‘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曰‘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黛玉一小段说下来,面不改色。
“那依黛玉,郑说朱说何人正确?”赵先生饶有兴致地继续追问,并端起杯酒稍稍抿了一口。
“太史公早郑玄两百余年,可见自汉时起,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黛玉侃侃而谈“学问之事,世人都有见解。郑说多为世人接受,也就占了大义。朱说能将旧词新解,也让人耳目一新。学问一途,黛玉不过管中窥豹,实不敢评述何人正确与否。”
赵先生开始尚且带着笑意,听到后来却渐渐严肃起来。等到黛玉一番话说完,转头看向林如海语气喟叹:“如海兄,你虽老来得子,却后事无忧矣!”
“我浸染书海数十年,却不料也渐渐忘形起来。”赵先生叹了又笑“黛玉是管中窥豹,吾又何尝不是?刚才那一问实在不妥。”
林如海虽内心得意,面上却连道不敢。
黛玉在一旁听的半懂不懂,问了句:“先生这是‘吾日三省吾身’?”
这话一出,林如海和赵先生都捧腹大笑不已。林如海手指巍巍地指着赵先生:“我家小女还没拜师呢,就先护上你了!还三省吾身呢!”
“自然是三省吾身!”赵先生得意地梭了林如海一眼,心中熨帖无比。再看旁边黛玉依旧懵懂的模样,笑的更加开怀。
“虽只读了半本《诗经》,却难得上下索引,旁征引博。思绪如此缜密,且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见解。前人曾说半本《论语》治天下,今日一见,如若都是如此读书法,半本便也够了!”赵先生心下早已满意,面上却还想继续考考,这次是任意题:“黛玉除了这些还会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比起你问我答的模式来,任意题这种自由发挥的模式更让人蒙圈。黛玉低头咬了咬嘴唇,再抬头语气认真:“我还会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