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能想出好点子来也未可知。妹妹总是这般瞧不起人,我就是想懂些经济世事也没有门路可是?!”薛蟠如此说着。
这番话入情入理,连薛姨妈都听得有些怔了。见得宝钗依旧不信的神情,薛姨妈忍不住拍了拍她肩膀:“你且和你哥哥说说,说不定他这次就悟了呢!”
宝钗虽面上不屑,心中也不由地升起了一丝希望。闻言看了看自家哥哥,抿了抿嘴唇从头开始说起:“父亲在世之时,曾搭上了老千岁的路子,替着宫中采购些物料。也正是有老千岁的面子情在,咱家彼时才能有那般盛世光景,这你是知道的吧?”
“知道知道!”薛蟠连连点头。知道还有下文,干脆搬了个凳子过来坐着,听薛宝钗继续说。
“从老千岁犯事之后,咱家没了通天的门路,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父亲当时也曾四处找路子,为此还累坏了身子。”薛宝钗说道此处,又有些心酸。但想着母亲还在身边,生怕她跟着伤心,急忙草草说了几句略过不提:“坊间的那起子闲言碎语且不去理会,既然当今说了他是睿忠亲王的子孙,他面上就定是睿忠亲王的遗腹子了,以后也改不了的。现今他刚新分府居住,想必也需要人手打理采购经营等事物。咱家既然和老千岁有些情分,何不自荐了去?一旦侥幸得以被这位小王爷看中,帮忙在宫里提点几句,想必也够我薛家东山再起的了,更可重振我薛家门楣。”
更不必为了依靠荣国公府,只能寄人篱下,甚至需要炮制些‘金玉良缘’的流言。薛宝钗在府里呆了快一年,本来已经要顺其自然了。但现今既然有这么道曙光在眼前,她自然不舍得放弃。
薛蟠听了这番话,挠了挠脑袋:“照妹妹所说,咱家要想入了王爷的眼,就先要有自荐的东西,最好是和老千岁有关联的物件儿,让这位小王爷看到就能记起往日的情谊?”
这话分析的很是啊!薛宝钗满心的惊讶惊奇,和薛姨妈对视了一眼,眉目间不自觉带了笑意:“正是如此。哥哥觉得父亲留下的遗物中,何物能用上呢?”
薛蟠又挠了挠脑袋,小声嘀咕了句:“我只记得老千岁当初订做了副潢海铁网山的樯木板的。”
宝钗原本渺茫的希望被他这一瓢凉水兜下来,大热天的只觉得心中犯寒,语气都变了:“哥哥要去给小王爷送棺材板儿?!”
薛蟠见到自家妹妹又有要发怒的趋势,连连摆手:“我就这么一说,和老千岁有关的东西我也只知道这么一个。”说完他又笑嘻嘻地看着宝钗“我这不是想着让妹妹放宽些心思么,反正这种事情也急不在一时,妹妹慢慢琢磨总会挑出合适的。”
“罢了罢了,今儿外面天气挺好,你出去逛逛吧。”薛姨妈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打发了一脸委屈的薛蟠出去之后,这才转头看向了犹自气得发抖的宝钗:“好歹他刚才说那几句话也有道理,你哥哥那性子,就算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说他了,咱娘俩儿合计合计,到时候让他跑趟腿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