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盟主是这样一个人,其他的人呢,也不咋地。比方说孔伷,是个夸夸其谈的,史书上的说法说他是“嘘枯生”什么叫“嘘枯
生”呢,就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反正是特能说,可惜不能
。又比方说济州牧韩馥,那是个没注意的,当时桥瑁写信给韩馥,说曹
那边已经起了义兵,我们也准备起义兵,大家联合起来去对付董卓。一封信写到韩馥这里,韩馥居然拿
来问大家说,你看,这个董卓和袁绍他们要打起来了,我们是帮董卓啊还是帮袁绍啊?居然问这样的问题。结果他手下一个谋士叫
刘
惠的,
上就
回去说,我们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要问是为了袁绍还是董卓呀!一句话说得这个韩馥满脸通红“那为之奈何”啊,刘
惠就跟他
了个主意说,
兵不动“兵者凶
也,不可为首”啊,
人不要为天下先,枪打
鸟,
的椽
是先烂的,我们看一看人家怎么样,人家动咱也动,人家不动咱也不动。看来这个刘
惠也不咋的,但这个话韩馥他听
去了,因为韩馥他最怕的是丢地盘,因为韩馥是在冀州,冀州这个地方是很富庶的在当时,据说冀州当时的粮
足够吃十年的,所以韩馥最怕人家来墙他的地盘,尤其怕袁绍。
这个事情当时曹得到消息以后,哈哈大笑,曹
是非常喜
笑的。曹
呵呵呵呵,哈呀,犯得着吗?不就是几个太监吗,几个宦官吗?太监和宦官为什么能够得势?那是皇上
信他们,皇上不
信他们他们能怎么样啊?当然不错了,有几个太监是很坏的,是要整治整治的,派一个刑事警察去就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我们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
来这个曹
和袁绍这两个人的政治
平了,曹
的观
很简单呐,杀
焉用
刀,何况这把刀还不在你的手上,兵者凶
也,刀是不能随便
鞘的,刀
鞘,就要见血,没有
杀就要杀
。何
、袁绍这是该着被杀的,犟
,蠢
,结果怎么样呢?董卓还没有
京,何
就先被太监杀了,何
被太监杀了以后袁绍再带着军队打过去再去杀太监,杀得一塌糊涂以后,董卓这个虎、这个狼就来了。再来杀他们。
袁绍从这个京城里逃来的时候,董卓准备是要追杀袁绍的,这个时候京城里面有几位名士跟袁绍关系很好,就去劝董卓。说大人不要这样,这个袁绍他是个年轻人,他不懂事,他不识大
,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又害怕,他当然要跑嘛,他没有别的意思,但是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您不如任命他
一个太守,他必然会
恩
德,袁绍如果对董大人您
恩
德,那么太行山以东不都是阁下的了吗?哎董卓说这有
理啊,好,任命他
渤海太守,就任命袁绍
渤海太守。袁绍当时逃
来以后逃到哪儿,逃到冀州,韩馥
上就
张了,袁绍来了,还是渤海太守,怎么办呢,抢我地
但是袁绍这个人没有政治脑。董卓是怎么
京的,就是他袁绍
来的。因为当时汉灵帝去世以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在一个问题上发生冲突,就是谁来坐下一任的皇帝。汉灵帝是想立刘协的,就是小儿
,而且把这个事情
待给了当时西园八军的上军校尉蹇硕。而刘辩是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所生,何皇后当然是希望他的儿
来当皇帝,而何皇后的哥哥,就是当时的大将军何
。大将军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公”那个时候已经是名誉职务了,掌实权的是大将军。所以这两个集团就为这个事情打将起来,那么第一回合,士人集团取胜,上军校尉蹇硕被何
杀掉,何
接
了上军。这个时候袁绍就给何
了一个主意,说既然如此我们乘胜追击,把所有的太监统统杀个一
二净,从此天下太平。这个何
是有
动心的,因为何
是什么
呢,屠夫,本来就是个杀猪的。但是何
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何太后为什么不同意呢,因为当年何太后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
人,就是那个小儿
是一个叫王
人的这么一个级别地位比较低的女人生的,生了以后何太后给她送了一杯酒给王
人喝,王
人喝了就死了。汉灵帝
然大怒要废皇后,是宦官们跪下来求情才保住了何太后的皇后地位,所以何太后就不愿意对太监下手。这时候袁绍又给何
了一个主意,说那就请董卓
京,让董卓来吓唬一下何太后。这是一个地地
的馊主意,老百姓都知
请神容易送神难,何况你请来的还是凶神。
是的,政治斗争是要先下手为,那不等于到
树敌呀!最严重的打击只能施于最顽固和最凶残的敌人。所以正确的
法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你怎么能把太监统统杀光呢?再说太监里面也有好人嘛。但是袁绍是怎么杀的呢,袁绍下一
命令,凡是没长胡
的就杀,
得洛
城里面那些还没来得及长
胡
的小伙
见了袁绍的军队就脱
验明正
。所以曹
硕我预见他一定会失败。
董卓的“关东联军”的盟主还是有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