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知董卓带来了多少人
,因为每天都有董卓的军队开
来。所以他也是很狡猾的,他这么一
他发现他忽悠成功了,也发现洛
城的什么士大夫、知识界没有他以前想象得那么了不起,也是可以忽悠的,那我这回就忽悠个大的,换皇帝。董卓想你们不是都不听我的吗?我不是没有威望吗?你们不是都崇拜皇帝吗?你们不都是听皇帝的吗?要是我连皇帝都能换,看你们听谁的!但是董卓没有想到,这个皇帝是不可以随便换的,所以董卓这个提议提
来遭到了整个士大夫
烈地反对和抗议,
是
得他大开杀戒,这才是把皇帝换掉。但是从此,他变成了人民公敌,全国人民都在说董卓随随便便就把皇帝换了,这不是
臣贼
还是什么东西!因为在当时人的
睛里皇帝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国之本,换皇帝就等于动摇国本,只能造成天下大
,这是绝对不能同意的,哪怕你换上去的还是姓刘的那也不行。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曹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
”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自己来当皇帝,结果怎么样呢,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曹
说请你们想一想,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
侯他的
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
,不是自取灭亡吗?不听,继续
,结果呢,
谋败
,许攸畏罪潜逃,王芬畏罪自杀。所以董卓虽然是
成功了,但是他留下千古骂名,成为全国共讨之、天下共诛之的“众矢之的”这是董卓最后要灭亡的原因之一。
*董卓靠着废立皇帝起了他不是皇帝的皇帝梦,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
法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最终使他走向了灭亡。可惜有一个人却不懂得“前车之覆,为后车之鉴”的
理,他居然又来重蹈董卓覆辙,这个人就是袁绍。但袁绍的
法比起董卓来也未必
明,那么,他又是怎样对待现任皇帝的呢?
那么曹也不赞成,袁绍
的这件事情是跟曹
商量过,但曹
很清楚,曹
知
要
的这个事实际上是要成立一个“
亡政府”严格地说成立“
亡政府”这件事不是完全不可以
,这也是政治斗争当中的一
手段,我们读历史知
在国家非常时期是可以在京都以外的地区,甚至在国外成立“
亡政府”的,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现任政府必须是实际上已经被推翻不存在,或者被敌国占领了首都,灭掉了现存政府,或这是被国内的叛
叛军灭掉了。就是现任政府不存在了,那么你可以建立一个“
亡政府”;那现在现任政府还存在,至少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大汉天
,董卓也还是名义上的大汉臣
,大汉并没有亡嘛。你这个时候另立一个皇帝,那就是另立中央,另立中央就是搞分裂。而曹
是
决反对分裂,主张国家统一的,而且曹
也非常清楚袁绍这个人
本成不了大事,所以予以拒绝。
自从“关东联军”组成以后,袁绍当了盟主,一下野心就大起来了,我现在是“关东军”总司令啊。但是这个人胆
没有野心大,他不敢带着“关东联军”去攻打洛
和长安,他想
个什么办法呢?
脆这个地方我不
了,董卓不就这样
吗,让他
去,我在我的这个地盘里面另外立一个皇帝,我这个皇帝如果立成功了,将来我就是开国元勋啊。他要立谁呢,幽州牧刘虞。但是袁绍的这个
法并没有成功,第一个刘虞自己就不
,刘虞说我忠于大汉王朝,我是规规矩矩
大汉王朝的一个臣
,绝无谋逆、谋篡的野心,你不要跟我来这一
。那么这个事情袁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刘虞,当然因为他要立刘虞
皇帝,必须刘虞同意。而且袁绍也有一个
虎虎过得去的理由,他就是说你看当今皇上这么年幼,又在董卓的手上,是死是活我们现在都
不清楚,国不可一日无君,你是宗室的长者,你应该
来组织一个政府。刘虞说你不要
我,你再
我我跑匈
去,我宁肯投奔匈
我也不会
这个事。
那么袁绍也不死心,这个事情袁绍也跟曹至少说了两次,第二次袁绍请曹
喝酒,从
袋里掏
一个印来,一个玉的印,这个在古代叫什么?叫玺,是皇帝用的。给曹
看,你看,我有这个了。我估计这个印是袁绍私刻的,他不可能把皇帝的玉玺真正
这个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过的,东汉灵帝末年,有一个冀州刺史叫
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
巡的时候
谋把汉灵帝
掉,换一个叫合
侯的人去当皇帝。这个合
侯是谁呢?现在不知
了,
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
,最后又被曹
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
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他们
这个事情想拉曹
伙,写信给曹
。曹
上回了一封信,开
就说:
“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