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废为平民,放到梓潼。所以李严在蜀汉的这个政治舞台上时间并不长,所以很多人不知
这个人
,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那么李严被废的这个过程呢,情节可疑。为什么可疑呢?第一
,犯罪动机不明,就是我们
不清楚李严为什么要这样
。《三国志》的说法是这样十二个字:“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
之愆。”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他自己军粮运不过去了,他想推卸责任,嫁祸于人。那么“解己不办之责”这句话是说得通的。“显亮不
之愆”就是要故意显示是诸葛亮不想北伐,胆小怕事撤军的。这个不大讲得通,因为李严给刘禅的表文里说得很清楚,丞相不是不敢打仗,他是伪退,是为了诱敌
,你不能说这个诱敌
是给诸葛亮栽赃的。所以犯罪动机不明。第二
,作案手法拙劣。就用这样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这么一
说辞,你就能把诸葛亮陷害了?那诸葛亮也太好陷害了。而且你这样一个前后矛盾的说法,你如果存心要陷害诸葛亮,那你只能
传,你怎么能留下把柄呢?亲笔书信,你难
没有想到将来诸葛亮会把你的这些亲笔书信都拿
来个大家看吗?李严连这都想不到吗?可疑。第三,只有一面之词。就是我们现在的史书上查不到李严自己的任何说法。所以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说,此案李严的所作所为,田先生给了八个字的评价:“过于乖谬,不符常情”而且田先生还说,颇疑其间另有文章。我觉得田先生这个怀疑是很在理的。我们知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一
暗箱
作的秘密政治,公布
来的材料往往不是事情的真相。我们也怀疑这个案
的后面还有更
的东西,现在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不过这也不是太要
,为什么呢?第一个,李严确实是“辞穷情竭”确实没有话说,这个我相信肯定还是真的。第二,诸葛亮废黜李严不是他的单独行动,而是联合了当时朝中的大臣二十多人联名上书,提
废除李严。在这封表文上签字的,我们说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名,魏延、杨仪、邓芝、刘
、费袆、姜维,这些人可是不同派别的。不同政治派别的人联合上书要废李严,应该说是李严犯了一个比较大的案
。结果李严就被废为平民,
放梓潼。三年以后,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李严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以后,发病而死。
*综合以上易中天先生所讲我们可以看,这是一个疑案,甚至可以说是蜀汉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疑案。在这场政治风波中,是诸葛亮在玩
权术、排斥异己,还是李严争权夺利、自取灭亡?要
清楚事情的真相,我们有必要看一看诸葛亮和李严成为托孤大臣之后他们之间权力、地位的比较,我们还要看看李严在被废之前的表现。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玄机呢?
我们知刘备托孤是在永安,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把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召来托孤。托孤以后,诸葛亮就回到了成都,李严就留在了永安。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封武乡侯。李严封都乡侯;而且假节,就是授予他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就是再给他加一个荣誉职务。到了建兴四年的时候,李严由辅汉将军晋升为前将军。辅汉将军就是我们上一集说的杂号将军,前将军就是上一集说的名号将军,就是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了。到了蜀汉建兴八年,李严又升了一把,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还到了成都。那么应该说,从刘备托孤到李严被废,这个人是步步
升。但是实际上如何呢?实际上他和诸葛亮相比是
不如。我们也来看一个表,这是刘备托孤以后李严和诸葛亮权力、地位的比较。诸葛亮怎么样呢?返回成都,主持朝政“政事无
细,咸决于亮”李严如何呢?留镇永安,远离朝廷。那么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王朝的大事小事都由诸葛亮说了算。而李严呢,无法参与朝政,难以辅佐少主,疏远了官场的关系,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因为他长期在外面,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样他逐渐地就被政治中心所遗忘、所抛弃。这是第一
不如。第二
,诸葛亮以丞相的
份领益州牧;而李严呢,李严当了前将军以后曾经要求当一个刺史,没有得到批准。第三
不如呢,诸葛亮是开府治事的。我一再
调开府不开府有很大的区别,开府就意味着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系统和独立的权力,而李严是没有的。而且李严提
了这个要求,也没有得到批准。所以李严表面上步步
升,实际上
不如。因此李严和诸葛亮的关系,是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离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