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我的人生感悟情(2/2)

在旧社会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办法,男女青年不必伤任何脑,就房。我们可以说,结婚是情的开始。但是,不要忘记,也有“绿叶成荫满枝”而终于不知情为何的例,而且数目还不算太少。到了现代,实行自由恋了,有的时候竟成了结婚是情的结束。西方和当前的中国,离婚率颇为可观,就是一个的例证。据说,有的天主教国家教会禁止离婚。但是,不离婚并不等于情能继续,只不过是外表上合而不离,实际上则各寻所而已。

,竟敢谈天闱中事,这在明清是绝对办不到的。这先不去说它,白居易真正脑简单到相信这情是纯真的才加以歌颂吗?抑或另有别的原因?

我们今天的青年怎样对待情呢?这我有不大清楚,也没有什么青年人来同我这望九之年的老古董谈这类事情。据我所见所闻,那一封建的东西早为今天的青年所扬弃。如果真有人想向我这情的盲人问的话,我也可以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的。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的话,他必须谈恋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但是千万别浪费过多的时间,终日卿卿我我,闹得神魂颠倒,心积虑,不时闹小别扭,学习不好,工作难成,最终还可能是“竹篮一场空”这真是何苦来!我并不提倡二人“一见倾心”立即办理结婚手续。我觉得,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这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余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搞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在中国,我们没有“神”的信仰,我们另有办法。我们创造了一个月老,他手中拿着一条红线,谁被红线拴住,不是相距多么远,天涯海角,恍若比邻,二人必然走到一起,相结婚。从前西湖有一座月老祠,有一副对联是天下闻名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多么质朴,多么有人情味!只有对某些人来说“前生”和“姻缘”显得有渺茫和神秘。可是,如果每一对夫妇都回想一下你们当初相和结婚的过程的话,你能否定月老祠的这一副对联吗?

已经写了两篇关于情的短文,但觉得仍然是言犹未尽,现在再补写一篇。像情这样平凡而又神秘的东西,这样一社会现象或心理活动,即使再将篇幅扩大10倍,20倍,100倍,也是写不完的。补写此篇,不过聊补前两篇的一疏漏而已。

情既然这样神秘,相和结婚的机遇——用一个哲学的术语就是偶然——又极其奇怪,极其突然,绝非我们个人所能掌握的。在困惑之余,东西方的哲人俊士束手无策,还是老百姓有办法,他们乞灵于神话。

一讲到神话,据我个人的思考,就有中外之分。西方人创造了一个情,叫Jupiter或Cupid,是一个手持弓箭的童。他的箭中了谁,谁就坠河。印度古代文化毕竟与欧洲古希腊、罗有缘,他们也创造了一个叫Kmaolliva的神,也是手持弓箭,被中者立即相,绝不敢有违。这个神话当然是同一来源,此不见论。

这些封建的情“俱往矣”今天我们怎样对待情呢?我明人不说暗话,我是颇有同意蒙田的意见的。中国古人说:“也。”情,特别是结婚,总是同“”相联系的。家喻晓的《西厢记》歌颂张生和莺莺的情,xdx竟是一幕“酬简”也就是“以相许”个中消息,很值得我们参悟。

我自己对这副对联是无法否认的,但又找不到“科学据”我倒是想忠告今天的年轻人,不妨相信一下。我对现在西方和中国青年人的相和结婚的方式,无权说三四,只是觉得不大能接受。我自知年已望九,早已属于博馆中的人,我力避发九斤老太之牢,但有时又如骨鲠在不得不一吐为快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