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听领导的就错了(3/7)

家是他自己创立的共进会,主要成员有刘公,孙武,居正,刘英,彭楚藩,黄申芗,邓玉麟,杨洪胜,张振武,李春萱,蔡汉卿等人。另一家规模不亚于共进会的,是文学社,成员主要有蒋翊武,詹大悲,张廷辅,刘复基,胡瑛,王宪章,曹振武等。

有这么多好兄弟,如此强势的革命力量,实在是应该大干一场。

焦达峰想。

于是共进会和文学社两家召九九藏书网开联席会议,商量起事,干掉满清。却不想这会议一开,两家顿时打成了一团。

文学社和共进会,都是革命团体,有什么理由要吵架呢?

正是因为大家都革命,所以才会吵,遇到不革命的,那就不客气丢炸弹了。

会议讨论中,文学社魁首蒋翊武认为:文学社虽然名为文学,实则扛枪拖炮,打架极凶,在新军中的影响力无远弗界,所以两会兄弟,理应奉文学社为主。

共进会会首孙武则反驳说:共进会是同盟会的分支,虽然弱小,但于全国各省都有分舵,所以两会应该由共进会为首。

为什么两家要争这个为首呢?革命者连脑壳都别裤腰带的了,性命不顾,还会在乎一个虚名吗?

这是因为,文学社与共进会两家,虽然革命目标相同,但成员组织完全不同。共进会尽多江湖士,文学社多是军学界——共进会中人,多是江湖子弟,快意恩仇。而文学社中,则多是穷苦出身的大头兵。彼此之间,相互瞧对方不顺眼。

说到出身,共进会中多有豪门巨富,孙武乃太平天国处州王永忠之孙,家资百万,另有一个刘公,人称大财主。还有一个刘英,也是名门之后。此外共进会人,多有海外留学之经历,可谓见多识广。

相比之下文学社就比较的悲惨,清一水苦大仇深的外貌。最典型的就是大魁首蒋翊武,长得土头土脑,状如田舍翁,就一标准的农民。而文学社人多半没有出过国,读的书也是古书,张嘴就是反清复明。让共进会的孙武刘公等人瞧不在眼里,讥讽他们说:文学社内容,我很茫然,看他们的简章颇缺乏革命性。

共进会九九藏书瞧不起文学社,文学社也瞧着对方怪异,所以双方争执不下。事情的麻烦就在于,在湖北,文学社有他们对未来政府的领导人选,共进会也有自己的对未来政府的领导人选,这其中的关键人物,不是两会之首,而是共进会的大财主刘公。

因为刘公为起事赞助了一大笔钱,解决了这次起事的经费问题,所以被推举为大都督。而同是共进会的刘英,赞助费用排第二名,因此被推举为副都督。如果这两人不乐意放弃到手的都督,双方的联合,也就无从谈起。

第5节节外生枝大元帅

公元1911年9月14日(农历七月二十二),共进会与文学社的高层人士秘密聚集于武昌雄楚楼十号大财主刘公家里,除文学社会首蒋翊武被派往湖南岳阳驻防,无法到会之外,其余的重要人物全都到场。

会议主席刘公,记录蔡大辅,共进会会首孙武做形势报告。

孙武说:现在的问题是,共进会与文学社两家,打也打过,吵也吵过,可最终还是得合作。不合作怎么行?不合作就无法推翻满清,总不能一家起事,另一家在一边袖手看热门吧?看到最后两家都是个完蛋。所以呢,当此之时,紧要关头,到底应该怎么个办法,你们大家说吧。

刘复基说道:眼下的情形,离了共进会,文学社一家成不了事。离开文学社,共进会也是没咒念,两家可谓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成则两成,败则两败。所以我的态度是:从现在开始,如果你们真的想要推翻满清的话,那就再也不许提共进会和文学社这两个名称,大家都是革命党人,一起去和满清拼个你死我活,明明战场上死生与共的亲兄弟,还分什么共进会文学社?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