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谁工作不忙,不妨参加我的华侨敢死队,随我去武昌,保卫革命政藏书网府,与清兵血战。
轮渡上的水员,多有同盟会,听到这个消息兴奋莫名,当即大喊大叫起来:同去同去,我们要去武昌参加革命…对了,临走之前先辞职,老板呢,你先把工钱发了再说。
船主急了,一把扭住马超俊:你这人是谁呀,有这么捣乱的吗?我个小老板找几个员工容易吗我,一下子就让你带走了一半。
马超俊推开老板:别添乱,这里在说正事呢,正事就是…我宣布,此次华侨敢死队,食宿自理,费用自掏,枪支弹药都得自己花钱买…那位兄弟家里钱多,顺便帮我也买一份枪弹。
当场募集了矢志革命的海外华侨70余人,其中不乏家境殷实者,不乏富军事实战能力者,几天之后,又有20多名在英国船上工作的九九藏书网中国海员找来,自愿参加敢死队,马超俊很快招集到了100多人,将其分为三个中队,他出任总队长,三名曾参加过战争的老华侨担任分队长,每人各掏腰包,雇用了一艘德国人的轮渡,沿长江直奔汉口。上岸之后,羁留汉口的广东人纷纷跑来,又得20多人,粤籍敢死队人员数量持续增长。
黄兴甫到汉口,立即发现了马超俊这支打着旗帜的粤籍敢死之士,当时黄兴激动不已,亲自对大家训话:广东同志,不远数千里而来,其它各省同志必将接踵而至,革命胜利,指日可待。
党人大批赴武昌,革命形势明显看好,这时候另有一名老同盟会员朱芾煌,扛着行李卷,穿着草鞋,长途跋涉到了彰德。
彰德,洹上村。
袁世凯隐居之地。
第7节格老子先人板板
洹上村,晨雾。
隐居在这里袁世凯象往日一样,布衣草帽,手拿渔竿出了门,到得湖边,来到他习惯垂钓的老柳树下,正要坐下,却突然呆住了。
在袁世凯的老位置上,居然坐了一个人,布衣,草帽,足下踏一双芒鞋,正背对着袁世凯,全神贯注的垂钓。袁世凯的亲随想上前赶走那人,却被袁世凯眼睛一瞪:妈的,你们想让乡人戮我的脊梁骨啊?
亲随怏怏退下,持枪警戒,眼睛紧盯着那人,生恐那人对袁世凯不利。
那人却置若罔闻,只藏书网管用心的垂钓。此人手稳心静,哗的一声,钓上来一条大鲤鱼,丢在篓子里。袁世凯悻悻的揉揉大鼻头,眼睛紧盯在水面上,心说不能让这个怪人,在钓鱼这方面把自己比下去,否则的话,等一会儿交起手来,铁定会落个下风…正想着,眼见得鱼儿咬钩,袁世凯正自心喜,却听哗的一声,那人已然钓上来一条大鱼,反倒把要咬袁世凯钩的鱼儿惊跑了。
袁世凯好不恼火,再打起精神,盯紧水面,可那人水平太操蛋了,每当要有九九藏书鱼儿来咬袁世凯钩的时候,他总是恰好钓到一尾大肥鱼,把袁世凯的鱼儿惊跑,害得袁世凯在湖边蹲了一上午,硬是一条鱼也没钓到。
这人是谁呀,怎么这么会捣乱呢?
袁世凯生气了,丢了鱼竿不钓,双手抱膝,坐在那里单看那人垂钓。眨眼间一个上午过去了,眼见得那人左一条,右一条,小小的渔篓很快就装满了。就见那人站起来,拿起渔篓,把口对准湖面,哗的一声,把所有钓到的鱼全都倒进湖里了。
袁世凯看得呆了:咿,你九九藏书为何要将钓来的鱼再倒掉?
那人哈哈大笑:你娃好不晓事,这最大的鱼已经上钩了,还钩个郞咯啊。
袁世凯皱眉头:满口四川话…是孝友会张百祥派你来的?是袍哥浦俊臣派你来的?是革命党龙剑鸣派你来的?是督抚赵尔丰派你来的?
那人摇头:都不是。
袁世凯:那是谁派你来的?
那人:我自己派我来的。
袁世凯:你居然连自己都敢派出来,肯定是有为而来,说吧。
那人哈哈大笑:日你先人板板,都说项城是个爽快人,怎么今天你娃说话这么吞吞吐吐?
袁世凯眼睛一立:朱沛煌!枉你还在日本留过学,你爹娘没教会你说人话吗?你个年纪轻轻的小同盟会,居然敢称老夫为你娃,你娃娃娃你妈个头!
那人被袁世凯叫出名字,顿时发出哈哈大笑:你看你看,项城啊,哪个不知道你娃身在洹上村,心里却无日不思并吞日月,叱咤河山。举凡来彰德之行旅,莫不是专为你袁项城而来,所以到来之人的底细,未曾住进客栈就已经被你娃派出的人打探得明明白白。可你娃既然知道我是九九藏书网同盟会的朱沛煌,就应该知道我虽然年纪比你娃小很多,却是有资格在你面前托大,称你一声你娃的。格老子先人板板,老子今日前来,是送无边富贵给你,你娃要是再不晓事…
来人!袁世凯气急败坏:与我把这个家伙…先关起来,隔日我要亲自送他去…报官!
亲随们冲了上来,将朱沛煌的胳膊扭住,拖到袁世凯府中的一间小黑屋里,关锁了起来。
深夜,小黑屋的门开了,袁世凯恭立在门前:朱先生,袁某人不才,敢不揣浅陋,恭聆先生教诲。
第8节离休干部袁大头
后来同盟会人相互查证,才知道朱沛煌确是四川的老同盟会会员,但此人赴洹上村谒见袁世凯之行,却是他的个人行动,与同盟会无关。
朱沛煌从此被袁世凯关在一间阳光明亮的大屋子里,另有四个皮肤白晰,眼睛大大,温柔似水的婢女照顾他的起居。他成为了袁世凯的秘密幕僚,但如果四个婢女侍候的稍有不周,朱沛煌就会大发脾气,非但不肯替袁世凯谋划,还要大叫袁世凯你娃先人板板,总之是搅得袁世凯府上鸡飞狗跳。
此后的朱沛煌,将指点袁世凯,如何尽快的结束大中国无序的混沌,恢复秩九九藏书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