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2/2)

“嘿,你知塔寺么?就是广州最大的丛林。昨夜我沿寺院后墙走着,正到下,那墙基有阙,那金钟的叫声从墙阙传,清脆悦耳。我细听半日,知是名。又觉这叫声似是受了惊惶,仓猝发。便在墙阙下放了一片青瓜,又学蛐蛐的叫声,诱它来吞。果然,那金钟先探须来,见了青瓜。我又纳青瓜于这扁葫芦的活门内,金钟果然,吃饱了青瓜,便关合这扁葫芦里了。”

从竹帘后来,已换过一石青布裙,腰间系了一丝绦。熟练地从砧板上切了许多青瓜丁,—一去丝笼、瓦盆内喂

兰莉见陶甘要走,忽想到还未捧茶。歉:“陶相公坐了这半日,茶都忘了敬。”不觉讪红了脸。

“上楼。我的房间在楼上哩。贵相公走累了吧。”

陶甘:“我还有急务要回去衙门,改日再会。”

陶甘称奇,又:“这半日还不知小芳名哩。”

“兰莉小也太清苦,独自幽居,许多不便。再说靠卖蟋蟀能得几个钱。”

兰莉笑了:“陶相公小觑了。这蛐蛐能斗的可卖辣价钱,一卖一两银哩。‘金钟’更是名贵,本地不产,十两银我都不肯脱手。——昨夜我捉到时,真不知几何得意,一夜不曾合。今日一早醒来,便听见它的妙歌声,恍有如痴如醉。”

“不知小如何捕捉到这许多?”

走完盘旋曲折、吱吱轧轧的楼梯,终于到了女的房间。见她摸钥匙开了房门,利索地亮了蜡烛。房间空,只几件陈旧简陋的家。一角拉起一竹帘,竹帘后即是女的床铺。

“蟋蟀?多好听的名儿!我们叫它蛐蛐。你看这扁葫芦里养着的最是一条名,行家称作‘金钟’,惯善厮斗。双须赤紫,六瓜分势,一对利牙,所向无敌。它那鸣声也圆,十分悦耳。”

“我叫陶甘。正如小猜着,是京师衙门里公的。随岭南巡抚使狄老爷来广州公。”

“倘若我没猜错,小这里养了许多蟋蟀?”

陶甘实不愿再与她谈论蟋蟀了,有心无意地敷衍:“你是何捉到那金钟的?”一面寻思告辞。

自去竹帘后换裙衫。陶甘忽见房间横起一竹竿。竹竿下悬吊着大大小小十来个丝笼。墙角下还架了几层搁板,层迭堆放着八九个瓦盆。其中一个绿釉瓷盆更是显,盆盖上镂刻着蟠龙戏珠。

:“相公不问,我怎的抢先自报?我叫兰莉,双目失明后便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并无牵挂。相公似也不必遮瞒分。”

兰莉赶忙从竹竿上摘下一个丝笼要送陶甘。陶甘辞。匆匆告别便下来楼梯,门而去。

陶甘心不在焉听着,见兰莉稍稍停顿,便赶拱手告辞。生怕这傻丫没完没了谈论蟋蟀。

“小靠卖蟋蟀为生?”陶甘惊问。

“今日认识陶相公,三生有幸。想来仰托庇佑的日还有哩。”



“我的耳朵十分奇妙,最善辨音。菜园古宅,树,每听到蛐蛐叫声,便知优劣。遇是名,便用林禽片、青瓜丁诱捕,十分灵验。”

:“这竹竿上吊着的都会唱歌,我舍不得卖。那边瓦盆里则是凶狠善斗的,能卖得好价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