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节秦国第一次力不从心了(2/4)

战国之世,但能在变法之后连续两代稳定,便立即成为超战国。若一代变法而后代止步,便会无可奈何地迅速衰落。前者如魏国,如齐国,如秦国;后者如楚国,如韩国,如燕国。目下之赵国,赵何已经稳定近二十余年,上下同心,持新法,朝野拥国力凝聚,若再有一代如此持,秦国的压倒天下之势便分明要被两分了。虽然赵国没有废除封地旧制,旧没有彻底刨除,令秦国君臣稍心安。然则,赵国稳定之后,安知不会再行第二次变法?若当真推行第二次变法,如同秦国商君变法一般彻底,赵国岂能撼动了?果真如此,赵国岂非要与秦国平分华夏?秦国一统天下之大业岂非要付之东?那时,为第四代秦国君的嬴稷将何以面对嬴氏祖先?何以面对天下变法之士?

当年,秦孝公东未成而梦断关河,临死之际与太嬴驷单独密谈。孝公问嬴驷,何谓国耻?嬴驷答,六国蔑秦,不与会盟。孝公问,何谓国誓?嬴驷答,大天下,一统华夏。孝公一字一顿的了最后叮嘱:“王族易败,若无远图则速朽,凡我嬴秦孙,必以一统天下为激励,荒疏者,死后不得太庙也!”从此之后“大天下,一统华夏”便成了嬴氏王族的秘密国誓。尽由于分化六国的策略之需,这一秘密国誓不能公诸于朝野,但嬴氏王族与肱大臣历来都是清楚的。而且,自秦惠王之后,秦国与山东六国经过五十余年周旋,压倒优势已经是越来越明显,齐魏楚燕韩皆成风中之烛,统一天下看便是到渠成了,却偏生崛起了如此一个猛赵国,岂非大大令人疼?更令人担忧的是,若这秦赵僵持的局面再延续得几年,五大战国便完全有可能重新恢复过来,那时山东六国再以赵国为盟主合纵抗秦,岂非又倒退回秦惠王的艰难时期了?稍有闪失,秦国被回函谷关以西亦未可知也。

锐新军。目下七大战国之中,兵力在六十万之上者,惟有目下之赵国。

当夜三更,秦昭王便回到了咸,没有便车驾直奔穰侯魏冄的丞相府邸。可匆匆迎的相府主书吏却禀报说,丞相从章台回来只在府中停留得一个时辰,便带着一班吏员北上九原了。秦昭王思忖片刻,也没有多问便驱车回了。

如果说,阏与之战还仅仅是对赵军战力的惊讶,在白起揭开赵国帷幕后,秦国君臣便已经被赵国的整实力震惊了。若是赵武灵王的主父一直下去,以赵雍晚年之错失频,也许赵国之大也就是昙一现了。偏是错,一场兵变竟成了赵国朝野的枢纽之油,使这个民风悍的国家渡过危机而继续大起来!本来赵雍未必就死,偏偏是那个最后的侍女岱云刚刚走赵国,便永远地失踪了。本来少年赵何未必能稳定赵国,可谁料那个公成被封为安平君独掌国政三年之后竟是死了。那个谋划起事的李兑虽然了司寇大臣,却也因实力靠山倒塌而被斩了。于是赵何安然亲政,赵国度过了变之期。更令人不安的是,赵何当政后礼贤下士,赵国竟倏忽涌现一大拨名臣名将,势似乎比当年秦国崛起还要来得迅猛!虽说在赵国内之时中山国又死灰复燃,可如今的赵国不是又灭了中山么?如此一来,赵何的国王竟是越坐越稳,赵国也是扶摇直上,天意也?人算也?

书房,长史王稽便来禀报:武安君府行军司报来急件,说武安君与丞相已经兼程北上九原,但有军情,随时羽书急报。秦昭王心下稍微宽松,便立即吩咐长史下诏各郡县并晓谕朝野:上将军白起已经起兵伐赵复仇,秦人壮但有非征军者,各郡县得踊跃接纳并就地驻扎,俟国尉府稍后一接编!这是章台会商确定的谋划,此战事先诏告朝野,以

是了,要害便在这里,秦昭王茫然无措的也在这里。

血红的晚霞中,秦昭王猛然一个激灵。

若是仅仅数量占优而战力疲弱,秦国五十余万大军何惧之有?要在于,赵国这六十余万大军,偏偏是胡服骑之后练锐新军,其剽悍勇猛之战力,竟能一战吞灭秦军八万铁骑,当真令人惊心!纵是胡伤用兵不能与白起相比,然则两军死战绝地,赵军并非大军重围以数倍兵力优势取胜,而是在兵力大相等的情势下死战取胜的。若非此等血战,岂能令善战之秦国朝野震惊?

“备车!回咸!”秦昭王回对遥遥跟在后的老内侍喊了一声,便大踏步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