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节心不当时连铸错(2/3)

“然也!”秦昭王哈哈大笑“老秦人国谚,‘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放天下,最是老秦人耐得久战,连打两仗而已,有何难哉!”

秦昭王听得眉大皱,脸上却是呵呵笑着:“武安君,你也说得太过了吧。”说着一挥手,厅外一名老内侍便捧着一个大木匣走了来放在案上“武安君,这是列国斥候密报,还有商人义报,你看看,山东无甚大变也。”

相对无言,秦昭王便默然去了。回到王,秦昭王立即急召范雎,说了一番自己的再度起兵谋划,要范雎参商定夺。范雎听得云遮雾障,好容易才清了秦昭王谋划的来龙去脉,竟是一时默然了。然则,范雎毕竟急智,思忖间拱手笑:“老臣以为,大战之事最当与武安君共谋,多方权衡而后定。”

“无须看。”白起摇摇“老臣对战场兵事,只信心。”

十月,王陵率领大军东函谷关重新北上党。秦军班师后,赵军虽然无力抢回上党十七座关隘,更无力在上党全面布防,但却也迅速将石长城、壶关、滏陉这三通往邯郸的要占领了,在修复营垒城防之后驻军三万防守。王陵大军激战三场,在大雪纷飞的冬月攻下了滏陉,大雪一停立即东,终于在秦昭王四十九年的正月突破武安,到邯郸城下。不想新成之赵军却是异常顽,赵王与平原君亲自上城坐镇,赵国朝野一心死拼,三月之久竟是奈何不得

“灭国之战,不在一时。大半年而已,如何便失了战机?”

骤然之间,范雎心下便一个激灵,脸上却呵呵笑:“原本也是。老臣不谙军争,平日断事便多以列国之变化为据。目下列国之变虽向赵国而动,然则灭国之战毕竟以军力为本。老臣魏人,对我军战力委实不详,我王若对军力有本,何虑之有!”

“应侯何其无断也?”秦昭王目光闪烁着笑了“当初应侯独主班师,本王斟酌赞同,其时武安君何在呵?”

人抬着走,也是要去的了。惜乎已去,战机已逝,再度发兵,已经是对我不利了。”

“心非鬼神,乃是老臣毕生征战之心也。我王明察。”

“我王差矣!”白起一抹额重地息着“时光虽只半年,军势却已大变也。军驻上党之时,赵国朝野震恐,我军士卒则人怀一鼓而下之心,虽只有三十余万大军,却是泰山压之势。大军一旦班师,士卒之气大,须得休整补充方能恢复。全军士卒五十余万,在上党征战四年未归,将士家小望穿,方得短暂桑田天之乐,今非国难而急骤召回,何有战心?再则,长平大战,我军士卒伤亡四成,一鼓作气犹可,若班师而后,便得以寻常战力计。如此我军纵能开三十万大军,以赵国之力死守邯郸,我军若急切不能下,山东战国便必然来援,其时我军退维谷,便是大险!万望我王勿存此念也。”

“心?”秦昭王苦笑摇“武安君莫非当真老了?也信得鬼神之说了?”

九月,秦昭王亲自巡视蓝田大营,下诏命五大夫将军王陵为大将,统兵二十万攻赵。王陵大是意外,便在向各郡县发急召回士卒的军令后,夜拜会武安君。谁知白起的病又骤然转畏寒,捂着三层丝绵大被犹是嘴发青,本无法说话。王陵本意是来探询武安君不为将统兵的因由,若是秦王生疑或大臣攻讦杀降之事,王陵便要找个由辞了这统兵大将。如今见白起病势沉重,便以为秦王在军中选将事属自然,为大将,自不能畏难退让。回到蓝田大营将武安君病势一说,众将竟是心急如焚,次日立即探视,不想却又逢白起正在发,守侯得一个时辰便只有忐忑不安地告辞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