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议好了对策。
果然,老聃的青牛悠悠的飘过了栎阳,便向着终南山去了。进入莽莽苍苍的终南山北麓,老聃和随行小童却被布衣牛车的两个“士子”拦住,不断求教学问。老聃颇是喜欢这两个坦诚质朴的“士子”便在他们的山庄歇息了下来。一连盘桓数天,俩人对老子提出了数不清的难题,老子都一一解疑,谈天说地般娓娓道来,胸怀心海间仿佛埋藏着无穷无尽的学问。
一个布衣“士子”整日陪着老子闲步深山,牛走旷野,粗茶淡饭却又极尽恭敬的侍奉着这位穷通天地的老人。夏夜星空下,这个布衣“士子”提出,请老子写一卷天地文章给秦人“开塞”老子大笑一番,终不忍拒绝其虔诚请求,便慢慢的写了起来。就象那噗沓噗沓的青牛脚步,老子写得慢极了,远远赶不上那个布衣“士子”的刻简速度。
一月之后,老子终于写完了五千言的“开塞”大书。那天晚上,另一个布衣“士子”单独走进了老子的小院。夏夜的一轮明月下,老子正坐在院中高台上仰望苍穹,点头摇头,兀自叹息感慨。
猛然,老子身后响起一个声音“请前辈教我。”
老子没有回身,叹息一声“秦公何其聪睿,宁误老聃耶?”
布衣士子扑拜不起“前辈既知我身,请为嬴师隰解惑。嬴秦日衰,秦人多困,嬴师隰寝食难安。”
老子依然没有转身,仰望苍穹,一阵思忖后喟然叹息“秦公谨记:老聃之言,只传储君,若有泄露,自罪于天。”
“嬴师隰恪守前辈之言。”
老子缓慢低沉的说出了一段话“老聃昔年游宿巫山神女峰,细察天象: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
秦献公请老子拆解,老子却摇头不语。
后来,老子留在终南山麓收了数十名弟子,教导三年,却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有人说,老子去了大漠流沙。有人说,老子去了阴山草原。也有人说,老子进终南山修身成仙去了…这个神秘老人留给世人的,惟有那一卷五千言的天地文章和那一则神秘久远的预言。
“嬴驷,老子预言不能见诸国史,你记下了?”秦孝公肃然问。
“记下了。”嬴驷正色回答。
“你背一遍,我听。”
嬴驷一字一顿念道:“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