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2/6)

①宣、大--明朝边防上的一个军区,辖宣化和大同两巡抚,军区司令官称为总督,驻和,卢象升兼山西军区,所以山西军队也归他指挥。

“请皇爷放心。卢象升的宣、大①、山西军队已经有一分增援昌平。依婢看,昌平是不要了。”

“今天的消息如何?”崇祯问“炮声好像又近了。”

起潜来了么?”

当皇帝乘辇到文华门外的时候,起潜跪在汉白玉甬一旁,用尖尖的嗓音像唱一般他说:

“昌平要,”他慢吞吞他说“那是祖宗的陵寝所在,务必好生防守。”

“皇爷说在文华殿召见他,他已经在那里恭候圣驾。”

“他正在齐化门①一带城上巡视,已经派人去召他迸上就到。”

②南熏秘玩--中有一个南熏殿,专藏名贵的书画。

又沉默一阵。崇祯从一位女手里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轻轻地咂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端详着这一只天青宣窑暗龙杯,欣赏着的名贵艺术。起潜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着皇上自己先提起来那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免得日后皇上的主意一变,自己会吃罪不起。站在旁边侍候的几个女和太监都没有一声音,偷偷地打量着皇上的面表情和他的端详茶杯的细

饭后,田妃为要给皇上解闷,把她自己画的一册《群芳图》呈给他看。这是二十四幅工笔卉,崇祯平日十分称赏,特意叫御用监①用名贵的黄锦缎装棱成册。他随便翻了一下,看见每幅册页上除原有的“承乾印”的文朱印之外,又盖了一个“南熏秘玩”②的文朱印,更加古雅。他早就答应过要在每幅画页上题几个字或一首诗,田妃也为他的许诺跪下去谢过恩,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时间,也缺乏题诗的闲情逸致。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浏览画册,一边向旁边侍立的一个太监问:

①齐化门--朝门在元朝叫齐化门,明朝人还常常习惯地叫它的旧名。

①首辅--洪武年问朱元漳借宰相胡惟庸谋反,废除宰相制,而由几位大臣组织内阁,称“阁臣”或“辅臣”其首席阁臣称首辅。

①御用监--明朝中内官分十二个衙门,御用监是其中之一。

起潜跪着回答说:“东虏①兵势甚锐,今天已经过了通州,看情形会迸犯京师。”

“起驾!”

“杨嗣昌还没有到?”

起潜接驾!”

他把画册还田妃,从旁边一张用钿螺、玛瑙、翡翠和汉玉镶嵌成一幅鱼戏彩莲图的紫檀木茶几上端起一只碧玉杯,喝了一茶,轻轻地嘘闷气。整个承乾,从田妃到女和太监们,都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田妃多么想知城外的战事情形,然而她绝不敢向皇帝问一个字。不要说她是妃,就是皇后,也严禁对国事说一句活。这是规矩,也叫“祖宗家法”而崇祯对这一更其重视,他愁眉不展地喝过几茶,把杯放回茶几上,烦躁而又威严地低声说:

秉笔太监把奏疏和塘报读给他听,替他拟旨,但是他对自己左右的太监们也不能完全放心,时常疑心他们同廷臣暗中勾搭,把他蒙在鼓里,所以他稍微休息一下,仍旧挣扎神,亲自批阅文书,亲自拟旨,在明代,有些重要上谕的稿由内阁辅臣代拟,叫票拟。崇祯对辅臣们的票拟总是不很满意,自己不得不用朱笔修改字句,今天下午他本来就心情烦闷,偏偏事有凑巧,他在一位阁臣的票拟中看见了一个笑话:竟然把别人奏疏中的“何况”二字当了人名。他除用朱笔改正之外,又加了一个眉批,把这位由翰林院的、素称“饱学之士”的阁臣严厉地训斥一顿。这件事情,在同田妃一起吃晚饭的时候不由得又想了起来,使他的十分沉重的心上更增加了不愉快。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①周延儒和现在的辅臣兼兵尚书杨嗣昌是不可多得的练人才。

①东虏--明朝因满洲在北京城东北,称之为东虏,有轻蔑的意思。书中人对话中的“满鞑”“鞑虏”等,都是当时人对满族统治阶级和清兵侮辱的称呼。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声。其实,外边的军情他随时都能够得到报告,用不着间起潜。不过为保持他的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来他急于要知的那个问题。

崇祯没有理他,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迸文华后殿,在东一间里的一只铺着黄垫的雕龙靠椅上坐下。起潜跟了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的常朝礼,如果是一般大监,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但他现在不是在中侍候皇上的太监,而是皇帝特派的总监军,监督天下勤王兵对清兵作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