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章(4/5)

违抗,沮丧地勒转马头,慢慢地把宝剑插入鞘中,随在献忠的背后往浮桥奔去。

薄雾散尽,冬日早晨的太阳显得分外娇艳。

汉水上闪着金狼。洪流向东去,人马向西行。不过大半个时辰,便到了老河口镇外。

老河口在明朝末年还是一个不大的市镇,不像清朝中年以后那样的商业发达,但因为它是朝山要道,濒临汉水,所以比它近边十里的光化县热闹得多。这儿驻有张献忠的少数部队,市面秩序很好。李自成因为弟兄们在出发前吃过早饭,就带着队伍从镇外绕过,免得招摇。

当队伍在老河口以北几里远横越朝山官路时,一个香客的口音引起尚炯的注意。他停住马把香客打量一眼,看他穿一件很破的紫花布短尾巴棉袄,戴一顶在当时北方下层社会中流行了短短几年的一种小帽,帽檐低得遮住眉毛,使别人看不清他的脸孔,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帽子叫做“不认亲”特别引起尚炯注意的是,在当时一般人的大襟扣子都是向右扣,只有宝丰、郏县和卢氏一带山里人的大襟向左扣,保留着上古某些民族“左衽”的遗风。看见这种服装,一种同乡的感情从医生的心头上油然而生,便在马上堆着笑容问:

“老乡,贵处可是宝丰一带?”

“不敢,小地方就是宝丰。”香客恭敬地站住回答,因为知道是同乡,也不怎么害怕。

“我是卢氏人,”尚炯说“咱们相离不远。”

“那可是不远,近同乡哩!”香客笑着说。

“咱那一带灾荒怎么样?”

“唉,大灾啊,不能提啦!”

香客简单地把家乡的灾荒情形说了说,但他说比起南阳府十三州县来还轻一些,就怕明年春天会要饿死不少人。尚炯啧啧地叹息两声,又问:

“宝丰县有一位牛举人你可知道?”

“知道。知道。”

“他如今可在宝丰?”

“听人们说他在几个月前进京了,怕没有回来吧。”

“进京了?进京做什么?”

“听说是为打官司的事。”

“打什么官司?同谁打官司?”

香客看他问得这么关心,知道这人同牛举人不是泛泛的交情。可是他实在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只好抱歉地喃喃说:

“咱,咱是乡下庄稼人,不清楚城里的事。咱的邻村有牛举人的一家佃户,咱只是听说一个荒信儿,没有多打听。”

尚炯不再问下去,对香客笑一笑,鞭子一扬,继续赶路。

当他同香客说话的时候,李自成也停下来,听他们说话。这时他在马上回过头来问:

“子明,你打听一位什么牛举人?”

“啊,这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极有学问,极有作为,可惜时运不佳,困守家园,不得一展抱负!”

自成连忙问:“什么名字?”

尚炯把缰绳轻轻一提,使他的马紧跑几步,同闯王并马而行,然后说:

“此人姓牛名金星,字启东,原籍卢氏,寄居宝丰,他是大启丁卯①举人,一次会试不售,原来也不屑于再去搞八股这一套无用东西,倒是很留意经济②,对于天下山川形势,古今治乱之理,了若指掌,我同他是少年同窗,自幼就对他十分敬佩,所以每遇到那一带同乡,总想打听他的消息。”

①大启丁卯--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