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2/6)

①草桥--在北京南郊,离右安门十里。明朝的丰台和草桥一带都是养菜的地方。农民们利用房和火温办法,能够在历十月间使牡丹盛开,在元旦供给中鲜黄瓜和香椿芽。

崇祯猛然一喜:“什么?他要去督察诸镇援兵?”

“但愿用刘宇亮代替了卢象升,总督诸军能够改变目前的军事局面!”

“读给我听!读给我听!”

“是草桥送来的?”

“是昨天从草桥用车送来的。一共送来了十盆牡丹,有姚黄、魏紫、沉醉东风、杨家一捻红…许多名,都不如这一盆芙蓉三变最为名贵,皇后昨天下午就派都人①们把这盆牡丹送来,放在这旁边。当时曾向皇爷启奏过,因皇爷总在省阅文书,没有留意。”

“着他来京听勘!”

当十月中旬清兵攻占卢沟桥和拱极城①,把防守卢沟桥的起潜打得大败的时候,他一连三个晚上都登上煤山向西南郊市望,看见到是焚烧村镇的大火。敌人把城外所有的村镇都烧光了。他一不知卢象升率领不足一万人屹立在从永定门到右安门一带,保卫这一带安然无恙。有些小胜利,卢象升自己没有上奏,杨嗣昌和起潜也不上奏,所以崇祯帝一直被蒙在鼓里,而他周围的女和太监们也没人能说清楚。他在心中叹息说:

①都人--明朝中称女为都人,是从元朝传下来的蒙古语。

王承恩拿起来刘宇亮的奏疏,用富于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诵起来。奏疏中许多句写得激昂慷慨,充满忠君国的激情,使王承恩动,不由得声音打颤,血沸腾。崇祯当然也很动,一面听一面不住地微笑睛里闪着泪,同时心里说:“难得!难得!”当奏疏读完以后,崇祯已经作好了重大决定,果断地吩咐说:

“听说叫芙蓉三变。”

崇祯又看了牡丹一,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说:“啊,草桥,这个地方还没有给虏骑焚烧?”

“卢象升呢?”王承恩怯怯地问。

王承恩的心中一,偷偷地向皇帝的脸上瞟了一。他知卢象升并没有打过败仗,皇上平时误听了起潜和杨嗣昌的鬼话,才对卢象升这样的决定。但是他不敢说一个字,只好遵照皇上的吩咐去拟旨。他刚走到乾清的廊下,崇祯又把他叫了回来。他躬肃立在皇帝面前,等候着新的吩咐。但皇上什么话也没说,显然是等不及由秉笔太监代他拟旨,自己提起来象狼毫笔,飞快地写一个手诏:

“皇爷,这是昨天从草桥①送来的一盆牡丹,刚刚开放。”

崇祯走近盆看了一阵,心里说:“这么好的,我竟会没有留意!”他对女称赞说:

已经大亮了。一群鹁鸽从翊坤①放来,带着响哨,在紫禁城的上空盘旋一阵,向北海的白塔飞去。太照在乾清外的白玉雕栏、古铜仙鹤和婆金铜鼎上。一个女把一只鹦鹉笼挂在向的恬松枝上,拉起青缎

“去,快替我拟旨,派刘宇亮代替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

他把这个简单的手诏写好以后,自己看了一遍,放下朱笔,向王承恩瞟了一,随即又省阅别的文书,王承恩把皇上的手诏和御案上另外一叠批阅过的奏疏拿起来,恭恭敬敬地退了去。

“很好,雍容华贵中有无限妩媚。什么名儿?”

“这名几倒新鲜。为什么叫芙蓉三变?”

“因为它在清晨洁自如雪,已时以后变作黄,午间又变一次,粉白中带一丝红,宛如少女双颊,一直到夜间都是如此。”

首辅刘宇亮疏请督师,情词慷慨,殊堪嘉。着该辅臣即赴保定军前,总督诸镇,相机剿,驱除逆虏,迅奏肤功,以安国。至卢象升畏葸不前,实堪痛恨,着即褫去本兼各职,来京听勘,钦此!

他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这个阁里摆着两盆名贵的梅,一盆是绿萼梅,一盆是玉蝶梅,都在盛开。但是两天来崇祯从没有注意,直到现在才突然看见,并且闻见了它们的淡淡幽香。一个女看见皇上望着玉蝶梅,脸上带着笑意,就指着朱红盘龙旁边的一盆鲜说:

①拱极城--即现在的宛平城。

“是,皇爷。”

大学士刘宇亮在崇祯的中并不是一个合宜的统帅人才,但是由于他已经对卢象升很不满意,又急于要改变畿辅的军事局面,就十分草率地决定了这样的重大问题。他一向是一个惯于聪明自恃的人,所以纵然最愚蠢的决定,也以为自己是天纵英明,临事果决。

“他因虏骑,畿辅糜烂,恳求万岁爷派他去督察诸镇援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