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拨大灯亮,继续起稿。他知大明江山有累卵之危,而他宁死也不愿坐视局势日非而缄
不言。他想着近些年皇上重用太监
耳目;把心腹太监派去监军,当
国家
城;又以严刑峻法的刑名之学作为治国大
,不但不能使政治清明,反而使政令陷于烦琐。这样,就只能使国事一天比一天坏,坏到今日没法收拾的局面。…想到这些,他愤慨而痛心,如同骨鲠在
,非吐不快,于是直率地写
:
“胡说!纵死于廷杖之下,我也要向皇上痛陈时弊。你与我夫妻数十年,且平日读书明理,何以今日如此不明事理?去吧,不要再说了!”
耳目参于近侍,腹心寄于城;治术杂刑名,政
刘宗周正苦于写字艰难,书房门响了一下,刘沟来,回
将雨伞放在门外,将门掩好。晚饭后,他到一位都察院的官员家里,约这位平日同镇抚司有熟人的官员陪他一
,去镇抚司狱中探听黄
周和叶廷秀二人情形,刚刚回来。老人一见他
来,没等他开
就急着问:
窗外的雨声越发大了。雷声震耳,房屋和大地都被震动。闪电时时照得窗纸猛然一亮。灯光摇摆不停。刘宗周放下笔,慢慢地站起来,在布置得简单而古雅的书房中走来走去。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都涌现心,使他十分激动,在心中叹
:“如此下去,国家决无中兴之望!”他越想越决意把朝廷的重大弊政都写
来,纵然皇上能采纳十分之一也是好的。他一边迈着蹒跚的步
踱着,一边想着这封疏递上以后会不会被皇上采纳,不知不觉在一个书架前站住,仿佛看见自己被拖到午门外,打得血
狼藉,死于廷杖之下,尸首抬回家来,他的老伴伏尸痛哭,抱怨他不听劝阻,致有此祸…
“你说的理很对,可是,我怕…。唉,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啦,还能够再经起一次挫折?如蒙重谴,如何得了啊!”“正因为此生余日无多,不能不忠言谏君。”
他正在写着崇祯皇帝的错误行事,朝廷的
弊政,突然一个特别响的霹雳在窗外爆炸,震得灯亮儿猛地一
,几乎熄灭。狂风夹着倾盆大雨猛洒在屋瓦上、
架上、
院中的砖地上,发
海
似的声音。刘宗周望望窗
,想着今夜北京城内不知会有多少人家墙倒屋塌,不觉叹
气说:
“我怕你早晨上本,不到晚上就会像石斋先生一样。今日下半天,东厂和锦衣卫打事件的人们就在附近不断窥探;听仆人们说,直到此刻,夜静人稀,风雨不住,还时有行迹可疑的人在门前行动。圣心猜疑如此,全无优容大臣之意,我劝你还是少直谏吧。留得
命在,日后还有报主之日。”
“石斋先生的情形如何?”
“还好。儿亲自到了北司①探听,听
归丛脞。天下事日坏而不可收拾!
国,不问是否有利于。当国势危急之日,不问自
荣辱,直言极谏,以匡朝廷之失,正是吾辈读书人立朝事君之
。朝廷设都御史这个官职,要它专纠百司①,辨明冤枉,提督各
②,为天
耳目风纪之官。我
为都宪,倘遇事唯唯诺诺,畏首畏尾,不能谏皇上明正赏罚,不能救直臣无辜受谴,不能使皇上罢聚敛之议,行宽仁之政,收既失之人心,不惟上负国恩,下负百姓,亦
负平生所学。”
老夫人见他动了怒,望着他沉默一阵,用袖揩揩
泪,站了起来。她还是想劝劝丈夫,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摇摇
,
地叹息一声,然后扶着丫环的肩膀,颤巍巍地离开书房,心中想到:一场大祸看来是逃不脱了!
①百司--指所有衙门,也指百官。
他想起来前年秋天从浙江奉召来京时在长江以北所见的城乡惨象。淮河以南,几百里大成灾,白狼滔天,一望无际,许多村庄仅仅
树梢和屋脊。人山东境,大旱百日以上,禾苗尽枯,而飞蝗由微山湖荒滩上向东南飞翔,所过之
遮天蔽日,寸草不留。沿运河两岸,
民成群,男女倒毙路旁的到
可见。离运河十里之外,盗匪多如
。尽
灾荒如此严重,但官府征派,有加无已。加上兵勇
扰,甚于土匪。老百姓逃生无门,很多人只得投“贼”到京之后,在召对时向皇上扼要奏陈,当时皇上也为之动容,
致慨叹。随后不久,畿辅和山东又经受了清兵烧杀掳掠的浩劫。他想,倘若朝政不认真改弦易辙,这风雨飘摇的江山还能够撑持多久?
“不是久旱,便是暴雨成灾!”
过了一阵,他把拈着白须的右手一挥,前的幻影登时消失。他又踱了几步,便回到桌边坐下,拿起笔来,心中一阵刺痛。一
可能亡国破家的隐痛,过去也
现过,而此时更为
烈。他不由得脱
而
地小声说:
②各--指全国十三
御史和
察使。
他迅速走回桌旁坐下,加了两灯草,提起笔来。可是他的
睛昏
得实在厉害,低
看纸像隔着一层雾。勉
写了几个字,
到很吃力,心中说:“唉,真是老了!上了这一本,即令不蒙重谴,再向皇上痛切
言的时候就没有啦!”忽然鼻
一酸,
泪盈眶,面前的什
全模糊了。
“写!我一定要照实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