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七章(2/4)

李自成慌忙离座还礼。金星和刘宗也赶快起立。金星最近尚未同献策见面,通过献策到临汝后与他信使往还,他已知献策认为李自成上膺天命,将有天下之分,但献策的依据他不知。现在见献策如此行礼,明白就要说极其重大的事。宗也心中有些明白,当献策拜毕起立时,他一把抓献策的臂膊往椅上一,大声说:

闯王忙说:“捷轩喜快话,请献策兄不要见怪。”

①芹献--不像样的馈赠品,献礼品。

“老兄赶快说来吧,咱们李闯王日后会有天下么?”

李自成向北军,绕过天岭,在二郎庙停下来等候同宋献策会面。在第五天中午,宋献策来到了。李自成、金星、刘宗率一大群将领寨相迎。虽然宋献策只到闯王的肩膀,比一般中等材的人矮半,但是气宇轩昂,谈笑风生,立刻获得了众将领的好。闯王的老营扎在一家大乡绅的宅里。午宴以后,闯王请他和金星到书房中谈话。恰好刘宗没有重要事,也来了。闯王笑着说:

“献策兄足迹半天下,见闻极广,又富韬略,通兵法战阵,今日承蒙不弃,前来共事,不惟是自成一人之幸,也是全军之幸。依足下见,我们应如何练成一支兵?如何早日夺取明朝江山?”

这几句话正说在金星的心坎里,不觉哈哈大笑,但笑后就在谦逊中着自负地说:

这两个新号的提,标志着李自成的革命事业开始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明末农民革命战争人了新的阶段。这不是像“均贫富、等贵贱”那样空想的、在封建社会中本不可能实现的号,只有理想的光辉,没有实践的意义。李自成的这两个新号反映了受钱粮杂派之苦的农民和有少量土地的中小地主的切利益,又反过来争取他们转向革命,立刻产生了大影响。李自成人豫后还有均田的设想,但由于没有建立稳固的据地和政权,没法实行,所以没有制定办法,也没有认真宣传。由于两个新号的提,加上破山寨开仓放赈,军纪严明,秋毫不犯,对李自成的声誉立刻产生了大影响。过了天岭往北,凡遇集镇村落,在路边迎的人群更为踊跃,其中就包括濒于破产的中小地主。

第二天中午过后,李自成的老营离开白土岗,穿越伏山的东,向北发。在离开白土岗之前,他已经同金星、刘宗一功、田见秀等一群重要将领商议,决定将“随闯王不纳粮”和“义军所至,三年免征”两句话写成揭帖,在大军所到之普遍张贴。前一句话是李闯王一河南境内就提的一个号,后一句话是现在新添的号。前者是号召百姓不再向明朝的官府纳粮,后者是说闯王自己免征钱粮,传之后就简化为半句“三年免征”了。闯王早在三年前就提过“剿兵安民”的号,因目前中原官兵空虚,不再着重去提。另外还有“割富济贫”和“平买平卖”等话,都是李自成义军的一般号,已经行之多年,不像人豫后新提的两个号在百姓中震动之大,传播之广。

献策哈哈大笑,说:“此系何事,岂敢虚为奉承之语?且献策今日到此,岂是为打秋风而来?倘若捷轩将军以江湖之士看献策,则弟即惶愧不安矣!”

“有,有。闯王名应图谶,吉兆显明,实系应运而兴,必有天下无疑。”

宋献策回答说:“献策生逢世,书剑飘零,寄江湖,碌碌半生,一事无成。今日来到将军帐下,得能常在左右,自当竭忠尽智,佐将军早定天下。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刍芜之见,供将军斟酌可否。今日初次晋谒,愿先谈一事,权当芹献①。在未谈此事之前,请将军受献策两拜。”说毕,离开座位,跪下便拜。

业英雄都必有谋臣辅佐。张良、陈平都能在要时候为刘谋划策,决定大计。朱洪武创建大明,刘伯温实是不可少的谋臣,人们称他是诸葛孔明一。但望启翁从此扬眉吐气,展舒人才,为闯王边的良、平、伯温。”

“今日献策所要言者,原是天机。不遇其人,不遇其时,不敢轻易。随便,不仅败坏大事,且有杀之祸。今日献策来至义军,面谒麾下,说天机,正其时矣。献策因见明朝气数已尽,必有真命天应运而兴,故十年来狼迹江湖,萍踪南北,暗中察访究竟谁是真正的济世英雄。后来得到古本袁天纲、李淳风《谶记》一书,也就是世人所知的《推背图》。然目今所见的《推背图》全系后人伪托,与袁天纲、李淳风二人原本人甚大。我所得到的是古抄本,题为《谶记

“愚弟何能与古人相提并论!”

宋献策又哈哈大笑,然后向地上吐痰,清一下咙,肃然坐正上,又向闯王拱拱手,从容不迫地说:

又说:“献策老哥,你别绕圈,明白说吧。咱们闯王是怎样名应图谶?什么图谶?什么吉兆?怎见得是应运而兴的?请快儿说个明白,可不要有半句奉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